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这些年在“强省会”的战略引领下,做大人口规模对城市发展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石家庄、南昌、福州、银川、武汉等省会城市低门槛落户,并且向高学历人才倾斜,也表明不少城市为了经济发展一直在“抢人”。

我国人口总量达到14亿人左右,在总量上,超过许多发达国家。但在人口结构上的变化,让不少专家表示担心。任泽平认为,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是影响经济发展的灰犀牛。曾经预测放开二胎之后年出生人口会达到4995万人的专家翟振武,也发表文章转变了观点,他认为,“十四五”期间应实现自主生育,以应对低生育率和老龄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2021年的官方数据,2020年11月1日相比2019年底,增加了1000万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专家预测,按照这个速度,到2025年底,老年人口数量将突破3亿人。东北三省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均超过23%,对养老体系、劳动力供应和产业结构均会带来影响。以养老金为例,年轻人少了,缴纳养老金的人少了,人口替代率不足,东北三省的养老保险多年收不抵支。与此同时,新出生人口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2017年到2020年,新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1723万、1523万、1465万、1200万人,年均减少130万人。

对于这样的人口形势,说是人口警报拉响,一点也不为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峻的人口形势,引起了社会关注。如果对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放任不管,只会加速人口结构的变化,未来老龄人口的占比越来越高,将会造成资源消耗增加、经济发展缺乏创新动力。对此,我国今年提出放开三胎政策,想让被政策限制而“不能生”的家庭可以“放开生”。

不过,放开三胎解决的是“不能生”的问题,困扰更多家庭的,是经济压力。网络上有人计算过,养育一个孩子到22岁大学毕业,70万都算普通。算上房贷、车贷,能养育好一个孩子就不错了,何谈二胎、三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困扰育龄夫妻群体的经济压力中,有两项不容忽视。一是住房成本,二是教育成本。

2020年,深圳以房价收入比48成为全国买房难度很高的城市。而在国际上,房价收入比的合理区间是6-10。人口学者梁建章表示,我国大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比伦敦、纽约高出两三倍,房价高到如此地步,压抑了人们的生育意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也有研究表明,房价每上涨10%,生育率下降1.5%。20年来,我国的平均房价几乎上涨了5倍,房价过高会导致开支增加,每月收入要拿出不少用来还房贷,其他消费就会被压缩,其中就包括养育孩子。在高房价的影响下,一些年轻人决定不恋爱、不结婚、不生子,似乎要以这样的态度对抗高房价。

在教育方面,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长,也意味着教育投入的增加。七普数据显示,我国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的有1.55万人,相比10年前增长58%。80后、90后父母们,本身文化程度较高,对子女的教育也不敢放松,为此付出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催生出课外辅导市场。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预计,2020年中国课外辅导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根据上海社科院的测算,在上海养育一个孩子到初中毕业,需要花费80万元,超过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收入水平只有发达国家的1/3,可见养育孩子的经济压力有多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专家提议,要给养育二孩、三孩的家庭资金支持。

任泽平在《中国生育报告:放开三孩,积极生育》中提议:

1. 生三孩应该减税,甚至给钱。

2. 将学前教育和0-3岁托育纳入义务教育。

3. 对生三孩女性有任何的就业歧视的,视为违法。

4. 老人参与带孩子的家庭,发放补贴。

5. 打击学区房炒作,推动教育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前,任泽平也提议,在一线城市,生育三孩给予3000-5000元的鼓励金。梁建章也提出,建议多子女家庭买房打折,在高房价地区,三胎家庭买房给予五折优惠。同时,梁建章还提议,如果每年要多生1000万小孩,按照GDP的10%估计,建议给每个小孩100万元的奖励,这种奖励可以是现金,也可以是房价补贴等形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新建议下,不少家庭开始动摇,表示愿意生了。其一,从现实来看,育儿补贴具备可行性,今年已经有攀枝花和甘肃临泽县发放育儿补贴。攀枝花的补贴标准是,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家庭可享受每月500元、连续三年的育儿补贴。甘肃临泽的补贴标准是,生育二孩、三孩的户籍家庭可享受每年5000元、10000元的育儿补贴,连续三年。另外,多子女家庭在县城买房的,可以申请4万元的补助。随着国家鼓励生育力度的加大,建议也可以成为现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养育孩子,经济成本是关键,真金白银的现金补贴可以减轻不少经济压力,如果三孩家庭买房五折,原本能买一套房的钱,现在可以买2套了,房贷压力也会小一些。目前的生育环境已经在向生育友好型社会转变,将生育、养育、教育一体考虑后,从生育孩子到教育孩子,会得到更好的保障,人们的后顾之忧也少了,你们觉得这个建议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