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陈烨 李霞 封面新闻记者刘彦谷

“探索就有可能失误,做事就有可能出错,洗碗越多摔碗的几率就会越大。”如何选拔使用好实绩突出、履职尽责的“实干型”干部,把庸碌懒政、作风散漫的“守摊儿”干部甄别出来,促进干部担当作为?近年来,广元市利州区积极探索推行干部选任“两张清单”制度,致力以“实绩清单”“负面清单”强化定性与定量分析,让干部用实绩说话、实绩为干部说话。

“实绩清单”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我只是做好了工作职责范围内的事情,没想过我会因为这些‘实绩’被提拔,接下来我将不负组织重托,继续在新的岗位干出新的‘实绩’!” 在今年6月干部任前集中谈话会上,利州区南河街道原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陈福信心满怀地说。

“该同志助力推进全区重点工作有力,疫情爆发之初率先大胆提出‘封城’管理思路,为疫情防控作出了积极贡献……”因实绩清单“干货满满”,在今年换届期间,陈福被提拔为上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

像陈福一样,今年因实绩突出而被组织提拔的不在少数,全区共有18人。近年来,利州区围绕政治表现、贯彻执行决策部署、突出贡献等3个方面抓取干部工作实绩,细化为参与重点工作、服务中心大局、获得表彰表扬等5类具体表现,结合平时考核、专项考核、年度考核,通过所在单位审核、逐级联合把验、专项分析研判、公示接受监督等方式,多方把关、多维印证,找准找实干部实绩、专长特点,让每名干部得到真实评价,最终“让实绩为干部说话”。

“实绩清单,就是要让‘实干型’干部从‘幕后’走上‘台前’。”利州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安宗明表示,“实绩清单”推动了干部选任分析研判由“笼统评价”向“量化比较”转变,让那些长期埋头苦干的“老黄牛”、深耕基层的“孺子牛”、攻坚克难的“拓荒牛”有平台、能干事,有力地激发了基层干部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干事创业热情。

“负面清单”减少用人失误

“这名同志在推动分管工作时,工作有所滞后,应进行约谈;这名同志廉洁意识有所滑坡,应进行调训提升。”9月15日,在区委组织部会议室里,工作人员正在通过负面清单在对行业领域关键岗位的同志进行分析研判。

“建立负面清单,就是要立体式、全方位评价干部,减少用人失误。”据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区以广泛收集干部在部门反馈、社会监督、媒体曝光、群众反映等5类关键渠道中的负面信息为参考,通过全方位考量、多层次研判,最终建立“负面清单”。同时,按照干部居住地分布情况设立61名网格干部监督员,及时走访收集干部参与物业、私德家风、遵规守纪等情况,拓宽“八小时”之外监督管理,构建起综合立体监督网。

负面清单制定以后,该区以单位负面情形发生率为基础,分析班子结构优化方案;从干部个人负面情形发生率为着眼点,研判干部自身问题不足与安排方向;以负面情形发生时间段为参照,分析干部队伍建设整体规划。通过风险提示、谈心谈话、点名调训等方式,有效遏制干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两面人”识别更加精准。

“两清单”综合运用选贤能

在此次换届中,3名优秀干部打破隐形台阶提拔使用、12名援彝干部提拔重用或晋升职称、40名年轻干部充实到重点乡镇和经济部门任职……

干部破格提拔使用的背后,是利州以鲜明实绩实干导向、积极探索推行“两张清单”制度的结果。

利州区不断完善“两张清单”的运用,注重将结果融入干部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各个环节。“实绩清单”作为选拔任用、评先评优、晋升职级的基本依据和前置程序,压缩选人用人主观裁量空间;“负面清单”作为约谈诫勉、岗位调整、追责问责的重要参考和主要遵循……

“两张清单”的综合运用,不仅彻底整治党员干部中存在的“小进即满、不思进取”等问题,还让干部用实绩说话、用实绩为干部说话,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激情,激励干部真干实干、比学赶超,让会跑会要、投机钻营的干部没有市场,推动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