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社区商业发展迅速,便利店等零售业态的加快布局、社区团购等新模式的创新迭代、社区生活服务中心等集聚众多民生服务,为居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在快节奏生活时代,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便捷的生活方式。新消费趋势下,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有着“黄金1公里磁场”之称的社区商业,因其无可替代的便利性,站上发展风口。

9月16日,以“社区商业点亮美好生活”为主题的2021中国(成都)社区商业发展大会举行。中国城市商业网点建设管理联合会副会长董利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十四五”开启未来消费趋势的变化,将引领社区商业向满足精神文化等服务性需求转变。成都发展社区商业打通了体制机制的堵点,有望形成更多成型成势的社区商业点位,打开社区美好生活的入口。

重构社区商业,流量和活力从何而来?

社区商业并非一个新词,但社区商业站在的是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过去在社区商业领域尤其突出,”董利指出,过去社区商业往往存在业态小散乱、环境待改变、食品安全有待提升等问题,在城市综合体纷纷拔地而起的时代,社区商业大多发展不尽如人意,多年以来政府每年大量政策补贴投入到社区商业中,但是社区商业盈利弱、发展慢,自身发展明显动力不足。同时各个商业的发展、线上购物习惯的养成,也正在对社区商业构成越来越不利的影响。很多繁华热闹的社区商业街区正在变得箫条,传统菜市场正在变得安静。

面对社区新的需求,面对电商的冲击,社区商业的发展更加需要政府的支持、参与,甚至政府直接的推动。董利认为,有了新的体制,也需要新的机制跟上。“不能长期向政府伸手要钱发展,”董利注意到,成都的很多社区成立了自己的平台,建立了自己的社区发展基金,由基层组织和商家自己组织起来,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形成了新的营商环境和营商关系,例如大会的举办地麓湖国际社区就是一个特别的社区,有自己的基金,有自己的社群组织,这是一个会议中心,也是一个艺术中心,是党建引领的社区服务中心、政务中心、文化中心,还有餐饮美食等。“通过成都的交流,更多创新项目的考察调研,我们会发现社区商业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业。社区商业是社区居民美好生活的入口,走进这个入口,社区商业是一项让生活更加美好的事业。”

标准化的社区商业中心:

满足物质需求,还要满足精神需求

今年5月,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瞄准解决的正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的便民生活圈建设相对滞后、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相适应的问题。8月30日,商务部官网公示了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成都成功入选。这意味着,15分钟便民服务时代正式到来,成都将全方位、多维度打通惠民利民“最后一公里”,给市民带来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社区商业如何与一刻钟便民生活圈相结合?商业如何与公共服务相互补充?

“未来可能我们有三四亿人退休之后回到社区,他们消费力是非常强的,所以我们必须要重视这块的一个新的消费需求。”目前,董利正组织完成《2021-2025中国社区商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和《城市便民生活圈评价规范》标准制定工作,以更好指导全国社区商业和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与发展,他透露,未来消费需求的趋势的变化,不仅仅是物质的,更多的是精神的、文化的,所以现在的社区商业已经不能完全考虑过去的菜篮子、米袋子,而是要在满足物质生活需求的基础上,更多考虑多方位的社区服务的需求,包括老人的需求、儿童的需求,如被外界视为社区商业下一个爆发点的银发经济,需要在实践中去探索去打造,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商业和服务内容。

社区商业如何创造美好生活,在这方面上海有着示范。传统的菜市场升级成商业中心,有生鲜卖场也有社区食堂和特色小吃,增加了融合了社区多种服务的社区工坊,增加了健身、儿童,增加了开放公共阅览和图书空间,增加了男女公共厕所。于是,一个曾经破烂不堪的菜市场成了社区交流的新空间,有绿植相伴,有老人聊天看书,有美女小哥喝咖啡等人,小小的菜市场变成了社区的商业中心、生活中心、餐饮中心和文化中心,周边的大爷大妈的交流中心。

“什么是美好生活?就是不仅满足居民物质生活,还要能满足居民的精神生活,这就是标准化社区商业中心的理念和要求。”董利表示,未来的社区商业将回归到温度和烟火气。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