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数统计:3163字 预计阅读时间:约6分钟

1 辽宁特色小镇发展现状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以带动小城镇全面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大力发展乡村战略”为进一步发展特色小镇指明了方向,辽宁省特色小镇建设对推动辽阳市乡村振兴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辽宁特色小镇数量显著

辽宁省现有13个国家级特色小镇,分别为大连市瓦房店市谢屯镇、丹东市东港市孤山镇、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镇、盘锦市大洼区赵圈河镇、沈阳市法库县十间房镇、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阜新市阜蒙县十家子镇、辽阳市灯塔市佟二堡镇、锦州市北镇市沟帮子镇、大连市庄河市王家镇、盘锦市盘山县胡家镇、本溪市桓仁县二棚甸子镇、鞍山市海城市西柳镇。

1.2 特色小镇城乡体系逐步完善

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先行地,随着辽宁城镇化发展水平和基础建设的不断提高,城市经济转型与工业化发展也取得了重要突破。辽宁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一直保持在全国领先水平并逐年上升。根据2017年发布的《辽宁省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7—2020年)》,辽宁省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城乡建设,完善城乡服务体系。辽宁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逐年上升,2018年辽宁省城市人口密度为1782人每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2765平方公里,并逐年增加。在近10年,辽宁省在完善城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全省社会化程度越来越大。2018年辽宁省城区面积达12899平方公里,与2017年的12800平方公里相比增加了0.7%。另外,政府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险覆盖力度,将职工人群的工伤保险制度作为阶段性重点纳入工作计划,使得城乡体系得到进一步发展。

1.3 产城步伐逐渐加快

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理念是指持续推进产业与城市综合发展,特性是双向融合、有机融合、发展融合。正是由于双向有机发展融合,使辽宁省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避免了产业与城市脱轨的问题。2019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24910亿元,比2018年增加了1399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177.8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9531.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3200.4亿元,一二三产业增加值都呈增长趋势。辽宁省第三产业产值最大,第二和第三产业产值增长最为明显。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体现了“以产兴城”的发展理念,也极大推动了辽宁省的产城融合。

2 辽宁特色小镇的影响效果分析

2.1 促进经济发展

2.1.1 旅游收入增加

2019年辽宁省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64169.7万,其中国内旅游者63875.6万人,占总旅游人数比重的99.54%,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294.1万人。辽宁省凭借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良好的地理环境,特色小镇的发展更是吸引顾客前来体验。接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逐年递增。特色小镇以产业独特、服务优质的特色吸引更多的旅客前往体验。

2.1.2 科学规划

2016年8月,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特色小镇明确目标及分工,加强了领导并由省长担任组长带领小组进行特色小镇建设。辽宁省的历史文化底韵深厚,在发展特色小镇的过程中,辽宁省坚持规划先行多边融合的发展道路,使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和项目、资金、用地“三方落实”的建设规划,用高标准的发展思路打造特色小镇的高标准规划,以特色小镇理念改造功能区、产业区以及历史文化的建设。将旧村改造,更贴合特色小镇的发展,也能将本地区的文化及产业特色发挥到最大,确保了小镇风格具有极其独特的文化诉求,将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特色小镇的经济功能和作用有效发挥。

2.1.3 提高产业竞争力

辽宁省通过塑造企业文化提高产业竞争力,特色小镇的竞争力推动小镇积极稳定发展,吸引有效资源,实行有效配置和产业规划。辽宁省有熟练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当地深厚的文化、交通发达加上政府的高度重视,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奠定了现实的要素条件,如大连瓦房店市谢屯镇、大连庄河市王家镇。市场的需求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动力,辽宁省特色小镇将文化、旅游和社区功能相结合,提升了小镇品质,也满足了游客的体验需求。小镇特色突出,小镇之间差异突出,如盘锦市大洼区赵圈河镇的红海滩景区,辽阳市弓长岭区汤河镇发展“温泉+”的模式。辽宁省产业特色突出,产业竞争优势突出,突出特色小镇的核心产业运营,发展相关产业,如沈阳市法库县十间房镇的通用航空产业。

2.2 提升人文素养

2.2.1 坚定文化自信

文化特色是特色小镇持续发展的动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历史文化,使辽宁特色小镇在全国的特色小镇中脱颖而出。小镇居民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定期举办群众文化节,特色鲜明的书画、电影、图片展使居民更有自豪感,举办民俗文化大会,丰富的居民文化生活,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健全社区文化建设,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开展一系列的主题教育大会,通过不同的方式,使居民在了解特色小镇建设的同时,增加环保意识,提高精神文明的同时也使居民的归属感增强。特色小镇文化起到了引领作用,通过文化建设增强了小镇的凝聚力,树立了良好的小镇形象,坚定了文化自信。

2.2.2 多方面融合协调发展

近年来,特色小城镇以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特点,发展越来越快,成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特色小镇协调经济、绿色、共享的共同发展,将发展、旅游、农业、林业、环保、地理、人文及文化相结合。小镇在发展中突出地域特色,提炼人文情怀及文化渊源,将多种发展要素融合。在培养和建设过程中,借鉴其他小镇的成功案例,构建基金融资平台,积极推动企业的投资建设,将具有鲜明特色的元素加入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创新管理制度相结合,打造“小镇+产业”的特色小镇,将小镇的元素和产业的经济利益与管理融合。

2.2.3 推动城乡联动发展

特色小镇连接着乡镇经济和城市经济,是推动城乡转型与发展的重要动力。乡镇的城市化发展以及与城市经济的相辅相成,使农村村民的思想觉悟提高,也使农村的经济有所发展。小镇的发展速度加快了小镇的基础设施完善,管理成熟。政府积极支持小镇的水电交通网络的改善,推动了城乡转型发展的速度,促进了小镇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在经济发展方面,积极创新进步,发展新型产业,使经济发展活力提高。在确保农村利益的基础上,合理利用土地,推动一二三产业的整体发展,三大产业相辅相成,协调发展。全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820元,比上年增长7.1%。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77元,增长6.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08元,增长9.9%。

2.3 社会知名度提升

2.3.1 提升品牌内涵

品牌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特色小镇的关键,是促进特色城镇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展示方式。每一个特色小镇在建筑风格、经营模式、乡镇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风格。人们能够通过小镇的独特风格,直观的感受到小镇的品牌。政府率先制定文化品牌发展规则为各方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保障。辽宁省多元的特色品牌主体,以品牌作为基础和依托,使特色小镇建设更加规范化,商铺门脸统一化,灯牌规范化。小镇的环境卫生大大好转,规范了农工贸地区,挖掘打造了小镇的文化资源,提升文化品牌资源。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服务质量,规范酒店以及客栈的服务,使品牌内涵更加丰富。

2.3.2 吸引人才流入

随着辽宁特色小镇的增多,辽宁省人才需求也逐渐增多。辽宁省特色小镇类型有现代农业型、人文旅游型、民族特色型、生态宜居型等多种形态,在人才资源上会对应出现人才缺口。吸引着高科技,特色突出的人才进行小镇的特色建设,打造市场与产业相结合的小镇。小镇的经营以及运作方式的多样性对经营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需要大量管理人才经营管理小镇的运营。辽宁特色小镇的建设是在小镇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农业、林业的发展,农林业科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农业型特色小镇离不开这类人才资源。辽宁特色小镇到目前为止有13个。13个特色小镇的发展建设会吸引大量的人才流入,通过专业人才的专业化管理,特色小镇的建设体系逐渐成熟,小镇的规模越来越大,也会吸引更多的人才开发建设更多的特色小镇。

部分资料来源:杨士富,赵立敏,辽宁省特色小镇的影响效果分析,中国商论. 20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