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卡塔尔世预赛亚洲区十二强赛前两轮战罢,中国男足惨遭连败,甚至连一脚射正球门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成绩令外界一片哗然。足协为了本届世预赛不仅花费了巨额资金归化外籍球员,而且不惜牺牲中超联赛保证国家队训练的完整性。在这样的力度下,国足成绩却依然毫无起色。
中国足球如何发展的问题再次成为球迷们关注的话题。
近日,武磊的一则微博登上了热搜。他在打完12强赛的前两场比赛准备返回西班牙人俱乐部,在机场候机时,身边多位日本球员也在候机室等待登机。武磊不禁感叹中日足球之间的差距。
作为“全村的希望”,武磊放弃国内高薪坚持在海外打拼堪称楷模。 球迷常常感叹,中国队如果多出几个武磊,成绩何至于如此糟糕?
曾几何时,我们的国青也击败过日本队,2014年亚青赛,韦世豪横空出世,在对阵日本队的比赛中梅开二度,光芒盖过了现今在英超豪门利物浦效力的南野拓实。当时韦世豪在葡超博阿维斯塔效力,而南野拓实还没有留洋。
但之后的发展轨迹大家都知道了,韦世豪在“金元足球”的召唤下回到国内就此沉寂,而南野拓实却选择了留洋,他从奥地利联赛起步,经过四年的打拼,最终登陆五大联赛豪门球队。
韦世豪的案例就是中国足球留洋球员的缩影,目前国足阵中的徐新、王上源、张玉宁等球员,都曾在欧洲联赛有过出色的表现,但都没有打出来,只能悻悻而归,来到中超赛场,他们逐渐被同化,再无杀回海外的志向,令人遗憾。
究其原因,无外乎一个“钱”字,在国内赚钱太容易了。一名中超顶级俱乐部球员,每年的正式比赛场次都不到40场,而在欧洲联赛效力的球员,每年比赛场次都在50-60场,差距何等之大。虽然中国球员付出的劳动不多,但工资却非常高,根据中国足协公布的数据,2019年中超球员平均年薪为1,389万元,J联赛和K联赛分别为241万和119万。中国球员的薪资水平达到甚至超过了五大联赛的主力球员。但我们的球员有这样的竞技水平吗?发展最好的武磊在西班牙人的年薪也只有100万欧元(疫情前)。
球员的运动生涯也就那么十几年,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获得更好的收入选择在中超踢球,其实也并没有错。
日本球员为什么那么热衷于留洋?并不是他们有多爱国,原因同样出自经济层面。
J联盟规定,进入J联赛第一年的年轻球员,只能签下上限为480万日元(约28万人民币)的C类合同。虽然极特殊人才可以拿到特许的A类合同,但工资上限也只有700万日元(约41万人民币)。也就是说,刚刚进入J联赛的年轻球员的薪资并不比其他行业多多少。
不仅年轻球员的薪资不高,在J联赛打拼多年的知名球员的工资也同样有限制,例如日本国脚前锋古桥亨梧,留洋前年薪为5,000万日元(约290万人民币)。
但留洋欧洲就不一样了。比如比利时,这个最受日本年轻球员欢迎的留洋第一站,非欧盟外援最低保障薪水,分别为1000万和2500万日元,比起日本国内高出一大截。如果在这样的欧洲二级联赛打出名堂,被五大联赛俱乐部看中,薪水很可能成倍增长,比如南野拓实在利物浦拿到7.5万英镑的周薪(年薪约3500万人民币),在实现梦想的同时还能赚大钱,何乐而不为?
中国足协已经意识到高薪问题的严重性,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限薪”、“限投”、“中性名”等行政指令接踵而至。给金元足球的虚火浇了一盆冷水。
很多人认为降低球员待遇、限制俱乐部投资,不利于鼓励青少年选择足球,其实,我们不如换个角度想想,大多数国家,球员待遇都不如中国,他们怎么就拥有了发达的青训事业呢? 一味拔高头部薪资水平,加剧马太效应无法给予球员安全感,关键是加强长尾群体的生活保障。
实际上,即便严格贯彻足协规定的500万元的工资帽,这样的薪水也已经比我们的邻居K联赛、J联赛的工资高出了不少。如果球员想要得到更好的待遇,就要足够努力,争取留洋欧洲。只有将球员自身的内驱力调动起来,才能促使他们进步,进而提升国家队水平。
管理者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市场手段让球员赚得更多,而不是简单的采取行政化手段实行一刀切政策,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足球走上正确的道路。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