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讯 9月16日“2021年广州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利用高峰论坛”在琶洲国际会展中心召开。

本次论坛围绕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利用的主题,聚焦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流程管理及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深度探讨垃圾分类赋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思路、新模式。

论坛现场。

论坛设置了学术研讨和行业技术分享两个环节,旨在促进城市管理部门与垃圾分类业界的深度交流,搭建涵盖管理政策、体系建设和技术应用等各领域的高效对接平台。来自高校、城市管理部门、行业企业等多位专家学者、资深从业人士先后进行了8场专题演讲,涉及碳中和、再生资源回收现状与发展、垃圾处理技术、厨余垃圾资源化等内容。

垃圾分类助力广州创建“无废城市”

今年7月,《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十四五”规划》(下称《规划》)发布出台,明确了7项重点任务。规划要求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积极打造样板城市;持续深化源头减量和分类,推进“两网融合”,落实购买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处理服务管理办法;优化分类收运体系,结合“两网融合”需求优化垃圾收运设施配置。

《规划》指出,至“十四五”期末,广州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2.8%,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要以高质量的垃圾分类治理工作助力广州创建“无废城市”。

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张颖在致辞时表示,广州将坚持“全链条提升、全方位覆盖、全社会参与”的总体思路,在健全体制机制、深化宣传发动、提升处理能力和强化长效管理等环节上持续发力,持续深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水平。

垃圾分类分出“价值”

在学术研讨环节,来自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刘建国教授向大家分享了名为《面向碳中和的再生资源回收转型升级路径分析》的主题报告。他从发展环境与政策导向、机遇和挑战、实现方式和手段、再生资源回收与服务四个角度深入剖析绿色低碳发展和再生资源回转型升级路径,为行业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野。

刘建国向现场人员展示了再生资源回收对降碳的作用。统计数据显示,可回收物回收贡献系统温室气体减排量可达56%,所以说,可回收物强制分类和规范回收具有显著碳减排效益。对于回收行业的发展,刘建国表示“开源节流”更能促使回收行业收益多元化、稳定化。

随后,中山大学碳中和研究专家周永章教授、广州城市管理技术研究中心李湛江主任先后围绕碳中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趋势及产业前景进行深度解读及分享。

在行业技术分享环节,五位企业代表和资深从业人士先后带来关于废塑料垃圾、工业垃圾、厨余垃圾等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的技术报告分享。

有企业代表指出,要进一步利用新技术和体系建设思维,借助垃圾分类回收构建健全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让垃圾分类分出“价值”,赋能绿色低碳发展

据介绍,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涉及再生资源的回收运输、分拣加工、绿色供应链等诸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产业体系。行业部门正积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经营模式,通过优化技术工艺,推动再生资源规范化、专业化处理,促进再生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循环利用。

采写:南都记者 代国辉 实习生 李晓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