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千金募战士,万里筑长城。何时青冢月,却照汉家营?——《古意》

我国古代战争频发,不仅各地之间会相互掠夺,还要防止来自外族的入侵。做好防御措施就是战争中重要的一环,一个城池的城墙的坚固度十分重要,往往就决定着城内人员的生死。坚固的城墙能屹立不倒,流传几百年也依然完好,这样的建筑也有很多值得借鉴学习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达,很多宏伟的建筑流传至今,其中蕴含的智慧也依然使世人惊叹。我国古代的建筑不仅讲究具有观赏性,而且修建过程中也有许多讲究,在质量上也不输现代技术建造出来的建筑。比如到如今还保存完好的明城墙,明朝的时候连水泥都没有,但明城墙却能屹立百年不倒,专家表示,古人所用的材料,现在我们都不舍得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历史悠久的明城墙

明朝朱元璋时期还是建都在南京,后来明成祖时期才迁都北京。朱元璋对南京修建城墙一事十分上心,从公元1366年就下令开始施工,到了公元1393年才完全竣工。这27年间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物资,但历史也证明,这座规模巨大的城墙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是现如今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几百年的历史洗涤,它依然透出威严气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城墙流传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它十分坚不可摧,基本保存完好。很多人都对这种历史悠久的建筑充满兴趣,古人究竟是如何做到让建筑能坚持这么久的?首先古代建筑所用的材料就不普通。因为古人对城墙非常重视,建城墙所用的砖块与民间平时使用的还不同,用的一般是青石砖加上夯土。夯土是把土夯实,其硬度并不会弱于砖石。这种土不仅密度大、缝隙小,而且十分结实,我国从新时期开始就一直流传着这种做法。砖石和夯土加在一起连大炮的轰击都可以阻挡,这也是军事防御建筑的必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人的智慧是不能轻视的,明朝年间还没有水泥,但他们也发明不一样的“混凝土”。古人会用糯米做粘合剂,将糯米熬成汤之后混入石灰和沙土等,便可以制成强有力的粘合剂。糯米的粘合效果很好,但糯米也是重要的食物之一,作为建筑粘合剂成本很高,明统治者能决心用这种材料修城墙可见其魄力。用糯米作建筑材料并不是到明朝才发明的,《天工开物》有记载,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人就发明了此法。这本书中详细的记载了先民们是如何用糯米灰的浆作建筑粘合剂的,可见中国古人是十分聪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严格制度保质量

糯米材料很多朝代的建筑都会使用,所以明城墙能保存多年依然完好还有其他重要因素。专家分析到,明朝时期的管理制度也是保证明城墙质量的重要原因。明朝严格又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其生产出来的砖块质量好,朱元璋下令,所有砖石的生产必须将每个相关负责人把自己的名字刻上去。这样一来如果出现了质量问题,就能精准地找到责任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人都不想有一天会被追责到自己头上,所有在质量把控上会更加严格。因为明代对这方面也很重视,无论哪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都会重罚当事人。没有人会拿自己的生命当儿戏,所以制作砖块的过程中都会非常小心。在整个明城墙的建造过程中,也会有相关人员负责看守管理。如果有人敢偷工减料,当场就可以予以治罪,最轻的都得受体罚。所有人都不敢贪图省事,这样建造出来的城墙自然质量有保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明朝的这种建造制度给当今社会也有启示,我们有着更坚固的钢筋水泥,却会出现一些“豆腐渣”工程,这其中的原因还是建造队伍的态度问题。不管是明朝的城墙还是如今的各种基础设施等,都是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的。有的人目光短浅,只顾眼前的利益选择偷工减料,一旦发生意外就是不可挽回的惨事。明城墙曾经保卫一方,它的上百年历史也蕴含着质量工程该有的精神。

结语

明城墙是朱元璋命人建造的,他了解人性的弱点,又十分痛恨贪官做偷工减料的事,所以事先就规定好责任制。有人犯事能够精准找到负责人,而且会以重刑处罚,这样一来所有人都会更加谨慎小心。明城墙几百年来屹立不倒,这即使古人建筑智慧的结晶,也是明代严苛制度好处的体现。

参考文献:

《陆游诗集》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