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朝廷立足未稳,匈奴便看准时机,多次南下中原,给我国百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已经积蓄了足够的力量,他派遣卫青,霍去病等人出征匈奴,最终大获全胜,解决了这一祸患。后人曾在诗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赞美大汉将士们保家卫国的英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对于我国人民来说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先辈们付出了无数的血与泪,才迎来最终的胜利。随着时代发展,这些英雄的故事也被记录下来,近年来更是出现了大量抗日题材的影视剧。

李云龙性格鲜明,作战能力突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不过剧中有一点却让许多人感到疑惑,李云龙只要看到穿皮鞋的日军,马上就会下令撤退,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需要分析李云龙的性格特点,很明显他是一位不拘小节的人,在外人看来显得大大咧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仔细看剧的观众可以发现,他的头脑十分灵活,其部队的作战方式也较为特殊,其他团可能会直接冲上去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但李云龙总会仔细观察,发现敌人的一些漏洞,随后抓住机会进行致命一击。虽然看起来有捡漏的嫌疑,但是这样的作战方式无疑更加稳妥。

有一次他率领部队驻扎在杨村,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李云龙发现当地有一位地主和日军勾结,可能对自己的部队不利。如果换做其他人,很可能直接将地主抓住审问。然而李云龙的做法却十分独特,他直接在村里表示自己要收粮食,让大家都去好好准备。这个消息自然也被地主得知,同时传递给了日本人。日军得知后十分兴奋,派出部队,准备对李云龙进行围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一切都在李云龙的计划之中,他计算好了虎亭据点日军的路线,提前带领部队在路边进行埋伏,等待日军进入圈套。事实上这场战斗楚云飞也在现场,他本想参观独立团的一些战术演练,没曾想遇到了这起伏击战。随着时间流逝,日本人的先头部队来到了伏击地点,按理来说李云龙可以下达攻击指令,可是他却一直按兵不动,这也让手下感到十分疑惑。

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在于这些日军士兵穿的都是皮鞋,而不是普通的胶鞋。虽然只是鞋子上的区别,在地位上却相去甚远。胶鞋意味着这支部队战斗力薄弱,直接冲上去便可迅速解决。可是皮鞋在日军中地位特殊,最开始的时候是由牛皮制作,后来改为猪皮。这种皮鞋造价高昂,日军也只会发放一次,一旦在战斗中损毁,士兵们只能自己掏钱购买,而价格高达三分之一的月薪,大部分人都不会舍得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因如此,这支皮鞋部队显然不同凡响,李云龙猜测他们的战斗力远超其他人,很可能是传说中的特种部队,一旦贸然进攻,很有可能损失惨重。判断到这一点后李云龙便让所有部队在原地待命,等到天亮之后再行撤退。没曾想正是这样的等待,却让他捡到一个大便宜。这些穿皮鞋的特种兵只是进行侦测,很快便消失在远方,没过多久却跟来了一些开车的部队,显然身份特殊。

看到这一幕李云龙认为时机已经成熟,便直接下令冲锋,此时的日军根本没有任何作战准备,在战斗中节节败退,最后全歼这支日军的部队,立下赫赫战功。这次作战指挥体现了李云龙的随机应变,楚云飞还在旁边观战,直接下令撤退实际上有一些丢脸,不过之后的变化也让李云龙争回了一些脸面,如果一开始就贸然进攻,很可能直接被日军的特种部队全歼,这样的代价他根本无法承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战争形势极为复杂,战机更是瞬息万变,虽说勇猛是将士们的优良品质,但战场上更需要谋略,只有合理用兵,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许多人看来李云龙都是一个坚韧的人,面对任何困难都毫不屈服,但同时他也懂得与敌人周旋,专门抓住敌人的弱点,并且予以痛击,这才是他频繁打胜仗的关键性原因。

而李云龙也有他的原型,那就是著名将领王近山,正是由于这些革命英雄们的奋不顾身,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精神也会永远鼓舞着我们。

参考资料:

《出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