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一位中国女士,在美国纽约的餐馆里用餐。餐厅老板却不时投来注目礼,这让这位女士感到很奇怪。随后餐厅老板来到了这位女士的身边,攀谈询问。这位女士就是著名的上甘岭坑道内唯一的女战士刘禄曾,而餐厅的老板詹姆斯,曾是一名美国战俘,受管于刘禄曾名下。

26年后,这样的相遇,让人不禁回顾起曾经的那段炮火燃烧中的岁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身名门,心系国家

刘禄曾出身上海名门之后,祖父刘秉章是晚清大臣,本身文职,但是在国家危难之际,弃文从武,成了一名武将,战场杀伐保家卫国。父亲刘晦之是著名的甲骨文收藏专家。刘家可谓是书香门第,忠君爱国的典范。这样的家庭里成长起来的刘禄曾,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是大家闺秀的风范,但却没有千金小姐的娇柔之气,反而是继承了祖父的家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禄曾毕业于当时的西式大学——东吴大学,学习外语专业。一度想投入到革命事业中的她,曾经申请过加入解放军的文工团,但是这时却恰恰又是因为家庭原因,被拒之门外。

直到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中国的抗美援朝的志愿者开始奔赴朝鲜战场。除了战场上的血腥拼杀,武器的交流之外,志愿军还需要与战俘交流,以此来获取情报。此时语言的障碍就成了交流的一大阻力。战场上急需一批翻译员。于是解放军在各地区开始招募翻译志愿者,一直心系国家,但却苦于没有门路的刘禄曾正式抓住了这个机会,加入到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初上战场

战争是残酷的,除了战场上的血腥,还有恶劣的自然环境。寒冷的天气里,她和战友们曾经睡在防空洞,席地而眠的夜晚里,无数次被硬生生冻醒。初见战场,也曾在血腥的场景里瑟瑟发抖。也是这一次,刘禄曾亲身体验到了急行军的滋味。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物资,在严寒的冷风里走上一整天,就算是脚底已经磨出血泡也不能停止。除了身上的冷,脚下的痛,头顶上敌军的战机时而呼啸而过,这都考验着这些志愿军的耐力。

就是这样的一个未经过军事化训练的女孩子,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毅力,战胜了冰天雪地的寒冷,和急行军的奔波,跨过了鸭绿江,奔赴了战场前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艰难的行军途中,刘禄曾突破了肉体上的承受极限。也为以后面对前线战场的残酷打下了基础。

刘禄曾的第一份工作是,翻译从美军截获的物资上的英文。虽然英语是刘禄曾的专业,但是军事领域的专用术语属于冷僻的词汇,她就边查阅资料边翻译,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迅速地适应了这份工作。

审讯俘虏

除了这些基本的工作之外,刘禄曾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审讯和安抚战俘。通过审讯获取我方所需的重要情报,同时还要负责讲解我国优待俘虏的政策,瓦解战俘负隅顽抗的心态。

女性独有的细腻,让刘禄曾在这份工作中做得得心应手,高情商的她根据战俘的个性,采用不同的攻心策略,软硬兼施,悉数拿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飞扬跋扈的战俘,她采用铁腕手段,取消了战俘的一切优待条件,直接和南朝鲜的战俘一起关押。随后,这位战俘就改变了态度,开始配合刘禄曾的工作;面对在国内备受种族歧视的黑人士兵,她用流利的英语与之交流,循循善诱,获得了战俘的信任,审讯过程也十分顺利;面对审讯过程中一直无言落泪的战俘,她展现女性独有的优势,以极其亲切温和的语气,唤醒了战俘心底的那些良知,打开心扉,回答了刘禄曾的所有问题;面对参军只是为了躲避牢狱的老油条战俘时,她又刚正不阿的警告战俘,他逃避的只是牢狱的小罪,现在参与的却是屠杀的大罪,是会受到重判的,镇住了这个滑头的战俘。

在斗争中不断地成长,刘禄曾也越来越富有经验。

上甘岭坑道

1952年,同样是在寒冬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打响,一线战场上急需一名精通英语的士兵,对敌方进行心理战,通过广播喊话交流,瓦解敌方的心理防线。

这无疑又是一个新的挑战,刘禄曾踊跃报名,在前往上甘岭的途中,已经是枪林弹雨,穿越战场的硝烟,刘禄曾和战友们最终抵达了上甘岭坑道。

刘禄曾的到了,给坑道里的战士带来了一抹亮色,战士们都不禁赞叹这个看似娇柔的南方女孩儿竟然如此勇敢。刘禄曾成为了上甘岭坑道内的唯一一位女兵,往前几百米就是敌军的阵地。

自从刘禄曾来到了上甘岭坑道,从此在炮火停歇的深夜里,上甘岭的战场上,回荡起的是温暖和思念家乡的英文歌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些暖人心的歌曲之外,她也经常用她柔美的声音向敌军喊话:“不要在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中白白送死”,“圣诞节就要到了,你们一定很想家”。

还会满含深情地念起那些战俘身上的家信,同时讲解我方优待俘虏的政策。以此激发敌军的思乡之情, 从心理上击溃敌军的士气。

刘禄曾的心理战术,发挥得相当好,美军士气低落,动不动就换防,给了志愿军突破口,我方在上甘岭战役中接连获胜。

作为唯一的女兵,男战士们已经十分照顾刘禄曾,但是上甘岭坑道中的生活依然是十分艰苦和危险。狭窄的坑道内本来就空间有限,又要容纳几百个战士,生存空间可想而知。衣、食、住都十分拮据。最为困难是水源不足,仅有的水还是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从山底挑上来的。时常也会有人伤亡,刘禄曾也会帮忙照顾伤员,战友情就是在这样的生死与共里建立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缓解枯燥的生活,在战争停歇的间隙里,刘禄曾会为坑道里的战士们播放歌曲,说书快板,以供娱乐放松。

战争结束,迎来和平

1953年,战争进入僵持阶段,战争在谈判之中,断断续续地打着。刘禄曾再次奔赴前线,进行心理战,继续播放思乡的英文歌曲,同时播放最新的谈判情况。

当停战协议达成后,也是刘禄曾奉命播报这条消息,战士们一片欢呼。这些志愿军终于走出坑道,享受了久违的阳光,温暖和平即将到来。

撤离阵地时,刘禄曾向对面阵地的美军作了最后的告别:“我们热爱和平,我们厌恶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跨越26年时光的重逢

抗美援朝胜利后,刘禄曾转业,1978年,她被再次启用从事外事旅游。

所以就有了餐馆里那相遇的一幕,86岁高龄的刘禄曾应邀访问美国,在纽约的餐馆里遇到了曾经的战俘詹姆斯

原来詹姆斯就是那个因偷窃入狱,企图用参军抵偿坐牢的战俘。詹姆斯表示,曾经的自己过着得过且过的日子,对未来也没有什么期许和向往,是刘禄曾的出现,警醒了他沉睡的内心,在那个寒冷的冬季战场上,给予了她温暖。

詹姆斯还回忆起,曾经自己生病时,刘禄曾给予了他关怀和照顾。曾经有小战士跟詹姆斯玩儿,刮他的鼻子,刘禄曾发现后制止并教育了小战士。她表示,对待战俘,也要尊重。正是这样的暖心细节,让詹姆斯深受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至于跨越了26年的时光,两人已经是垂暮之年,詹姆斯也能在人群里认出刘禄曾。

那些充满硝烟的峥嵘岁月,已经远去,如今满头银发的刘禄曾仍然奋斗在工作岗位上,不但担任着外事旅游的职位,还以法学院毕业生的身份,被江苏省司法厅聘为我省商务律师所特邀律师,帮助政府处理各种案件。

就是这样一个本该属于江南的弱女子,却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担负起了光荣的任务,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巾帼不让须眉的女英雄。

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去了解那些战争岁月里的革命者,深深感恩是他们带来了中国如今的和平盛世,我辈当以此为榜样,振兴我中华。

本文由历史关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