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来,法国乃至欧洲,都浸泡在因“潜艇事件”被盟友美澳英“背后捅刀”与无情出卖的愤怒与耻辱中。这一“耻”,既是“面子”的,也是“里子”,“出卖者”没有给“被卖者”留下任何减轻“耻辱感”的余地,迄今整个法国还沉浸在“不能不耻”的狭小空间中。欧洲被美国羞辱与出卖,已非首次,我们关心的是,这一次是否到了中国儒家说的“知耻近乎勇”的拐点。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日前宣布建立新的印度洋—太平洋三边安全伙伴关系,美英将支持澳海军建立核潜艇部队,澳将与美英合作在澳建造核潜艇。澳大利亚随即撕毁与法国企业签订的660亿美元的12艘潜艇大单。

数百亿的大单,法国与澳洲两年的谈判成果,合同板上钉钉、法国为此已经招兵买马的“战略伙伴”合作,竟在“盟友们”瞒天过海的方式、不屑一顾的眼光中毁于一旦。当然,谁都知道,始作俑者、主谋与受益者三位一体,是盟主美国。

不事先沟通、等生米做成熟饭再轻描淡写地解释,法国人竟是从媒体曝光中获悉美国“抢单”真相,“面子”上绝对过不去。而美澳英在西方联盟里再成立新的等于是“英语国家印太联盟”,以蒙在鼓里的法国的巨额损失为代价,在政治经济领域均给欧洲以沉重打击,“里子”的损失也是实质性的。曾几何时,法国、德国等都曾响应盟主美国“共同应对中国威胁”的号召,派军舰去亚太巡曳,不想,梦醒时分,法国造的潜艇成了“非亲生”,不够再去同一块海域的资格!是可忍孰不可忍?

对此,法国朝野同声讨伐,各种词汇都用了一遍。外长勒德里昂说,澳大利亚的做法给了法国“背后一击”、“盟友间不能来这套”、他谴责拜登像前任特朗普一样,做了一个“单边的、粗暴的、不可预测的”决定。他还指责这件事中存在“两面手法、蔑视和谎言”。法国于17日宣布召回驻美和驻澳大使,取消派军人参加美国独立战争庆典......而英国被法国视为“脱欧后的机会主义者”,属于“从犯”,尚未予追究。

诚然,用语言与外交姿态回击这种背信弃义,属于法国的必答题。但更为重要的是, 为此付出行动上的努力。

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欧洲深受其苦。默克尔曾经做出过若干“不就范”的行动,比如拒不出席特朗普召集的盟友大会,在“北溪2号”项目上与特朗普硬抗,并在卸任之前,成功使拜登“首肯”。马克龙近年也在多个场合,呼吁建立独立于美国的欧洲防务系统。这些努力,应该受到肯定。但众所周知,美国在北溪2号上,并无实质性的“利益”,故而放德国一马。而这次是背弃法国,某种意义上,是大西洋、亚太盟友间真实亲疏关系的大曝光;也是拜登不再掩饰其续走“美国利益至上”姿态的大暴露。这杯苦酒,对欧洲,不仅涉及真金白银,还涉及自我评价与未来战略。

历来左右分歧严重的法国媒体,在这次惨败后,出奇地同仇敌忾。《费加罗报》文章说,美国给法国的这记“耳光”证明,法国总统马克龙是正确的——欧洲必须寻求战略自主权。确实,默克尔要走了、美国至上回来了,明年作为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法国,外交处境艰难,任重道远。

2003年,法国能在十分孤立的时刻,单挑美国发动莫须有罪名的伊拉克战争,留下一个“戴高乐”式的身影。近二十年过去了,美国搞乱中东祸及欧洲、撤军阿富汗罔顾盟友的事实证明,法国当年是对的,法国可以在历史的关键节点,有所作为,青史留名。

马克龙明年如能连任,需致力于分清敌友,重塑欧洲战略,避免欧洲屡次沦为西方盟内“二等国家”,避免如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都不拿与法国签署的“战略伙伴”协议当回事,必须重新定位与美国的盟友关系,走出被美国“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命运, 致力于以一个强大的军事外交一体化的欧洲立于世界。

(欧洲时报社评)

编辑:小米粥

点在看分享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