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在二战后开始积蓄力量发展军力,不过战后的欧洲环境依然不够乐观,各方势力的装甲部队是陆地上最大的威胁,从战后新生南斯拉夫无法在短时间里建立起强大的反坦克战力,在研究二战德军的作战经验后决定装备反坦克榴弹发射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46年的南斯拉夫毫无相关设计经验,他们重点研究了德军在二战期间广泛使用的铁拳系列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随后展开了研制工作,有趣的是南斯拉夫的部分思路与苏联相同,成品RRB M49与苏制RPG外形有点相似(以下简称M49)。M49的研制主要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发射器,另一部分是弹药。

弹药以“Srno”为代号进行研发,在1948年完成,这是一种和铁拳一样的超口径弹药,弹头口径76.2毫米,采用空心装药破甲战斗部,弹头安装K-301引信,根据测试它能击穿100毫米厚的钢装甲。弹头后部连接直径为43.7毫米的木杆,木杆后方装有推进药。弹药全长552.5毫米,没有RPG弹药那种可弹开的金属稳定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射器和RPG一样采用肩扛式,但它又有不一样的击发结构,发射器采用44毫米口径的无缝钢管,长度970毫米,前端有可折叠的两脚架,靠近肩膀的位置有折叠的肩托。

发射器中段下方有一个发射子弹的机匣结构,安装了从步枪借鉴而来的零部件,采用手枪式握把和扳机,它有一个可拆卸的盒式弹匣,内装5.6毫米口径的发射药筒,整个发射器重6.2千克,它可以安装光学瞄准镜和机械瞄准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射手在操作M49的时候需要先将弹药插入发射管,将发射药筒上膛后瞄准目标扣动扳机,药筒的燃气通过孔洞进入发射管,它在烧掉弹药尾部的纸板后引燃里面的推进药,从而将弹药发射出去。弹药能够以87米/秒的初速度出膛,有效射击距离200米,一名训练有素的射手可以在1分钟内发射3发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时为了阅兵需要生产了少量M49,第二年继续制造了200多套发射器,不过M49存在较多问题,例如它结构相对复杂生产成本较高、射击精度差、弹药飞行速度慢且破甲能力欠佳。

南斯拉夫在1952年前大约生产了一万枚弹药和少量发射器,尽管如此M49仍然为设计师积累了经验,他们在50年代研制了新的弹药和RB M57榴弹发射器,后者被大量生产并一直服役到90年代,参与了部分实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RB M49反坦克榴弹发射器重6.2千克,口径44/76.2毫米,长970毫米,战斗射速3发/分钟,有效射程200米,最大射程600米,破甲深度100毫米,使用改进型弹药破甲深度24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