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河北人过中秋,往往是在一轮明月下的八仙桌上摆满五仁月饼和瓜果李桃,一家老小和和美美、团团圆圆欢聚一堂。桌上的梨通常都是赵县的雪花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说赵县有三宝:大梨、古庙、赵州桥。之所以把大梨放在首位,是因为赵县的雪花梨个头的确很大,据记载最大的将近2公斤。石家庄人在上个世纪到了秋天,各家各户都会买上一筐雪花梨,大约有个四、五十斤,往往都能入了冬。那时候的梨闻着香、吃着甜,老人们都会嘱咐孩子:拿梨不能提梨把儿,容易烂。可不是吗——梨几乎都是从里往外烂的。

吃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把梨放在首位也是因为赵县雪花梨的种植年代长,大约2500多年。赵县大安村的村东有一座玉皇庙,里面供奉着元代的玉皇大帝石像。对面还供奉着梨农们自古崇拜的“梨花娘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古代某年大安村民咳嗽不止、久治不愈。玉皇大帝知道后委托王母娘娘将一棵小树苗栽种到了大安村,告诉村民们树上结的果子可以治咳嗽。此后大安村的人们再也不受咳嗽的折磨了。人们觉得这种树对百姓有利,就叫它“利树”,后来,仓颉造字时,在“利”字下加了一个“木”字,从此这种树就叫“梨树”了。赵县有许多古梨园,百年梨树屡见不鲜,可惜由于保护不力,已经有了减少的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安村西有个谢庄,是中国著名的雪花梨之乡,村里有个人叫程青芳,身材娇小、自幼刚强。她就读于国内名牌大学,毕业后一直顺风顺水的工作在大企业, 20多年没有跨过行业。然而一个偶然的聊天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这位亲友是做销售的,每年都会给客户送几箱雪花梨,突然一个客户委婉说以后不要给我送了,赵县的梨越来越难吃了。他一尝果然没了儿时的味道,又又粗、口感很差,觉得给赵县丢了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程青芳听后心里不是个滋味,咱是赵县人,人生吃的第一口水果就是雪花梨,而且家里用雪花梨的收入供自己读完了大学,如今身边的雪花梨怎么成了这样?我们这一代人不能成为中国雪花梨的罪人,下决心一定要找回家乡雪花梨的味道。虽然话是这么说,真要下决心还是很难。于是她参加了腾格里沙漠75公里越野赛。令人难以承受的三天三夜里她和队友互相鼓励、互相扶持走下了全程。这趟苦旅让她悟道:不脱一层皮就难以脱胎换骨干事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她全身扑下身子找原因,几乎天天泡在了梨园里。经过观察她发现了雪花梨种植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为了降低成本滥用农药;套纸袋虽然梨好看了,但是影响了光合作用,梨的糖度低了;由于大量的施用化肥,使得土地严重结化,铁锹都铲不下去,你让梨树怎么长?

心的

的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找到解决的方法,她走出去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种植方法和走访先进的管理经验;下梨园找老农学习传统的种植方法。决心一定要找回儿时雪花梨的味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她找到了“无药残,无激素,无膨大剂,不早采,不套袋,完全日照自然生长”的改进方法。以保护古梨树为目的,申请了“古树雪花梨”商标。她在老乡们中间建立了微信群,推行自己的种植观念,组织自己的队伍,成立了赵县乐植堂梨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成员家里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梨树。成了老乡们的知心人,大家都热情叫她:程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乐植堂合作社有一套非常成熟、完善的管理标准,在社员中推行三个统一:统一管理、统一投入、统一品牌销售。八大标准:不用除草剂,带草种植,人工除草还田;重用有机肥菌肥;重修剪,通风透光,让每一颗梨子享受阳光;每年浇水3~4次;蜜蜂自然授粉加人工授粉;不用激素不抹果形药,让梨果自然生长;不套袋让梨果自由呼吸;树上自然成熟。

药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脚下的土地踩着松软了;树上结出的雪花梨闻着有香气了;拿在手里柔润有光泽,吃到嘴里也甜、也细了。随着经验的成熟和市场的认可,她的合作社茁壮成长、发展壮大,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坦途。老乡们乐呵说:咱们是梨花娘娘又下凡了!

吃梨,您可要认准“古树雪花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