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管中药师 吴如玲

菊花在古代雅称“延寿客”,民间称之为“药中圣贤”。因其具有桃李之妖艳,松柏之坚心,又被人们誉为“花中君子”;同时,又是“花中四雅”之一。自陶渊明之赞美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后,又被人们视为“花中隐士”。

— — 摘自祝之友《解读神农本草经》

菊花茶

散风清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味甘、苦,性微寒。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疮痈肿毒。现代药理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保护心血管、抗肿瘤、调血脂等方面。

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显著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并可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力。因此,菊花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冠心病、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症等心血管疾病,平时将它用于对以上疾病的预防和康复也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现代医学认为人在衰老的时候最先体现的就是在心血管系统,同时心血管系统的退化加速了人体的衰老。菊花可以明显减少上述疾病的发病率及其对患者的损害,从而可以大辐度提高老年人的寿命。因此,菊花也叫“延寿客”。

菊花品种众多,而药材根据产地和加工方法的不同,分为“贡菊”、“亳菊”、“杭菊”、“滁菊”、“怀菊”,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其中贡菊和杭菊大多以饮用为主,也称“茶菊”;亳菊、滁菊和怀菊大多以药用为主,也称“药菊”。不同品种的菊花,其性状、功效各有侧重。

贡菊

贡菊

主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因在中国古代作为贡品献给皇帝而得名。贡菊颜色白、花心小,质柔软,气芳香,味甘微苦,既是名优药材,又是茗饮佳品,具有饮用、药用、观赏等多种功能,被誉为“菊中之冠”。

有人总结文献显示,贡菊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都高于其他4种药用菊花。学界认为绿原酸是抗菌有效成分,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保护心血管、抗肿瘤的作用,因此,贡菊在保护心血管、抗肿瘤和抗菌活性上都有较好疗效

亳菊

亳菊

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则称亳菊、滁菊在药菊中品质最佳。

同时,有研究表明,亳菊和滁菊的抗菌作用优于其他菊花品种。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

如果不慎得了风热感冒,可取亳菊加冰糖煮水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预防中暑。

杭菊

杭菊

杭菊主产于浙江省杭州,是菊花茶的主要原材料,最开始是作为茶用菊花来种植的,为我国药茶两用菊花。

杭菊可分为杭白菊和杭黄菊,药材呈碟形或扁球形,常数个相连成片,其功效各有所长,杭白菊善于清肝明目,杭黄菊则偏于疏散风热

滁菊

滁菊

滁菊主要产于安徽滁州,是菊花中花瓣最为紧密的一种。滁菊以药用闻名,功效偏于平肝阳,常用于治疗肝阳上亢所致的头晕目眩等症,高血压中医辨证属肝阳上亢者可用滁菊、决明子煮水代茶饮。

《本草拾遗》记载菊花可“作枕明目”,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属肝阳上亢者可用滁菊做药枕使用。

怀菊

怀菊

怀菊主产于河南焦作,为“四大怀药”之一,其栽培品有大白菊、小白菊、小黄菊和珍珠菊4种,一般药用多用小黄菊,茶用则以小白菊为主。

怀菊同滁菊功效相似,也擅长平肝明目。近代临床报道怀菊用开水冲泡,对高血压、头痛、失眠等症状有明显疗效。需要注意的是临床上已有服用怀菊出现过敏的报道,因此服用时一旦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应立即停服。

药师提醒:菊花虽好,但由于其性凉,因此体虚、脾虚、胃寒、容易腹泻者均不宜饮用。此外,对菊花过敏者及女性例假期间也不宜饮用。

审稿专家: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若伦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