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清理农田废弃物,将工业灰堆‘变废为宝’修补路面,开展‘我为寿星送贺礼’活动,自己开车接送独居老人打疫苗……”很难想象,这是1996年出生、不满25周岁的“丫头片子”蒋铭杰,担任寿光市化龙镇安乐村党支部书记半年内办的实事儿。“点子多、想干事、不服输”是村民谈起蒋铭杰时的一致评价。

为破解村干部青黄不接问题、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去年以来,寿光市大力实施了青年人才“雏雁计划”,持续吸引年轻人回村任职,其中“90后”就有18人,‘80’后多达102人。他们对乡村振兴有着不一样的见解,又立说立行、敢想敢干,成为乡村振兴一线的“一道靓丽风景”。

这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回村后,也让沉寂的乡村“活跃起来”。1984年的东高家村支部书记张法森敢于动真碰硬,结合“五清强基”百日攻坚,对村集体债权、债务集中清理,仅用两天时间,就清收村集体尾欠35万元。1988年的南王村支部书记王增溪针对线路老化造成电压不稳、隐患较多的问题,筹集资金40万元改造农电线路7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种植户的用电难题。1987年的齐家庄子村支部书记马培智在抗击台风灾害中,将家中50多台套机械设备全部出动,四天四夜坚守在抢险一线,与父亲马汉军被誉为“抗灾最美父子兵”……

“去年,组织部专门举办培训班,让我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镇上有重点任务也让我参与,支部书记经常指点我,让我的想法更接地气。”1988年出生崔默然今年当选崔家庄村支部委员后,进入角色很快,工作得心应手。为了让年轻人更好“入乡随俗”,寿光市结合“乡村好青年”评选,择优选聘283名优秀青年人才跟踪培养,到镇街站所和农村片区挂职锻炼,条件成熟的安排回村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村主任助理,为村“两委”换届提供了“源头活水”。

“过去一些‘老支书’任职时间长了,产生惯性思维,习惯于看摊守业。这些‘年轻血液’充实进来后,就像‘鱼群中撒入了鲶鱼’,让他们感到了压力,催生了动力,整个队伍的干劲更足了。”寿光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栾宇腾介绍。

(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石如宽 通讯员 桑德春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