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疫情的影响下,今年国内暑期档的票房再度遭遇滑坡,各路大片纷纷撤档。

到了九月份,形势更加严峻,整个国内院线缺乏真正能激起观影热情的重量级影片。9月30号上映的战争巨制《长津湖》,成为电影从业者们希望寄托。

但在此之前,由朱一龙、黄志忠主演的灾难大片《峰爆》,自告奋勇提映于9月17号,成为中秋档最热的电影

这部国产主旋律灾难片,在清冷的九月大盘中,能否承担起“救市”的重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海报

1

成熟模式下的“中国式救援”

近几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国产类型片也是佳作频出。无论是战争片、犯罪片、动画片和科幻片,都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和口碑反响。

在「灾难电影」的领域中,也颇有建树:聚焦最美逆行者的《烈火英雄》,改编自真实事件的《中国机长》,打造庞大视觉奇观的《紧急救援》。

再往前,还有那部难以超越的国产灾难片经典《唐山大地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山大地震》剧照

《峰爆》的故事发生在西南地区,受印度洋板块的地质变动影响,地裂、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一系列地质灾害,呼啸而至,整座县城危在旦夕,于是一场惊天救援随之展开。

影片开场十分钟就直入主题:云江县附近的深山中,一座修建十年的隧道即将竣工。

朱一龙饰演的爆破研究室主任洪翼舟,在例行安全检查途中突遇透水事故,山体内部的暗流喷涌而出,整座隧道即将淹没。

在这危难关头,隧道内的铁路工人们各司其职,安放炸药、勘测结构、排水抢险。最后一秒,通过爆破成功将积水引入山体溶洞,化险为夷。

这场戏不仅塑造了主角洪翼舟的冷静专业,还引出了两条关键信息:西南地区多变的地质环境,灾难面前万众一心的救援精神。

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复杂多变,不可捉摸。

这种特殊环境为影片视角带来了更多可能:从寒冷潮湿的地下溶洞,到暴雨肆虐的峭壁悬崖。数百米的视觉落差,带来了惊险刺激的观影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殊地貌下的视觉反差

在地裂、岩崩和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面前,众志成城的集体式救援也是一大亮点。上到国家灾难应急中心,下到每一个平凡的救援工作者,他们各司其职,救百姓于水火之中。

这种秉持着“生命至上”的中国式救援,恰恰是观众与之共鸣的关键。

在电影的高潮处,为了挽救县城16万人的性命,唯一可行的方案是炸山,让碎石成为一道天然屏障,挡在县城和山体滑坡之间。

但这也意味着,工人们修了十年即将竣工的高铁隧道,会随之毁于一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甘心炸隧道的基建工人

如果隧道修成通车,高铁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将直接造福当地百姓。无论出于私情还是讲以公理,都没有人甘心如此。

在之前的剧情中,一向严谨苛刻,且力保隧道安全的负责人丁雅珺( 陈数 饰 ),却第一个同意炸隧道的方案。

如此反差,不免让人诧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但这种反差并不突兀,是影片“以人为本”信念的最佳体现——“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

也正如丁雅珺做出决定后的那句台词所言:

在灾难面前,西方人的传说是「诺亚方舟」,我们祖先的故事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2

灾难下的父子情刻画

灾难片如何才能吸引观众?

其核心往往是末世景象下的人性冲突。

以人类情感,去对抗超日常的视觉奇观,「微观」与「宏观」的对撞与交融往往能产生最动人的戏剧冲突。

《峰爆》中同样如此。在各种灾难景象和群戏塑造之间,通过洪赟兵( 黄志忠 饰 ) 和洪翼舟的父子情,作为落脚点,来升华影片的情感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这份父子情在最开始,却着重刻画两代人的隔阂:洪翼舟作为爆破研究室主任,各种高科技装备随手把玩,如鱼得水。

父亲洪赟兵,一名早已退役的老铁道兵,在汽车站为儿子购买礼物时,却因无法扫码支付而陷入窘境。

仅一场戏,就准确刻画出「新」与「旧」的理念对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在之后的溶洞逃生中,面对岔道口,父亲凭借曾经铁道兵的经验,选择迎风而行。

儿子却通过数据否决了父亲的判断,由于地形、季节和气温的变化,溶洞内风的流向自然也不尽相同。

当众人走到溶洞尽头,却发现原本的出口早已被地下暗河给淹没。是留在原地等待救援,还是冒险潜水探寻出路?父子之间的冲突升温加剧,也顺理成章地引出埋藏已久的回忆。

洪翼舟年少时,父亲因为工作原因常年在外,无法陪伴家人。洪翼舟只能骑车带高烧的母亲前往医院看病,过桥时遭遇车祸双双跌入水中,母亲不幸去世。

这场悲剧让洪翼舟从此惧怕下水,并患上了不可磨灭的心结:

一方面,他怨恨当时身在抢险队的父亲,无法在母亲最需要的时候陪伴家人;另一方面,母亲离世所带来的负罪感无法逃脱,并在潜意识中认为父亲怪罪自己。

两人因此逐渐疏远。

而在地底的争吵中,这份埋藏已久的情感终于得以宣泄,促成了父子间的和解。也正是因为这份父爱,让洪翼舟战胜了对水的恐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到了第三幕的高潮部分,父子情得以再度升华,从「新」与「旧」的对立,到「家」与「国」的抉择,最终走向「生」与「死」的永别。

在泪点中,“铁道兵精神”的传承和延续清晰可见,观众得以在家国大义和亲情羁绊中产生无穷共鸣。

3

空有形式,没有爆点

当然,《峰爆》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和其他大部分国产灾难片一样,都有着“过分煽情”的嫌疑。

作为商业主旋律电影,在故事的高潮段落,通过煽情桥段来让观众释放情绪是合情合理的,但当一切煽情桥段,都被附加上了强烈的目的性,观众就很难再收获纯粹的感动。

无论是炸隧道前的动员演说,还是父子之间的生死永别,抑或是最后洪翼舟与女朋友的那通电话,都过分依赖慢镜头和煽情配乐的重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就好像每一个情节,都是为了逼出观众的眼泪,而不是让情感聚焦于事件和人物本身的价值上。

最终无法感动观众,只能成为创作者的自我感动。

在制作层面,受限于成本、规模和制片经验,很多灾难场面的特效镜头,并未带来好莱坞级别的震撼,在“优秀”与“粗劣”的两极中来回摇摆,影响观感。

上述缺陷尚可找理由开脱,但某些情节所导致的逻辑混乱和风格割裂,却是无法忍受的。

上一秒因搬运炸药而精疲力竭的洪翼舟,在下一秒却能小宇宙爆发,从数百米高空的悬崖上纵身一跃,抓住十余米开外的直升机起落架,成功脱险。

用这种“超级英雄”一般的反智设计,来让主角脱离险境,实在儿戏。

因为这个情节,之前对“中国式救援”的刻画功亏一篑,电影也再度陷入了“个人英雄主义”的桎梏之中,无法逃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峰爆》剧照

导演和编剧显然是严重失职的,《峰爆》也因以上种种诟病,只能得到“尚可”的评价。

没有真正能引发讨论热度的实力,无法点燃观众的观影热情,终究也很难承担起“救市”的重任。

中国灾难片的发展,仍然任重而道远。

欢迎投稿,影评、剧评、书评、综艺观察等均可,一经选用,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