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43名国民党战犯的名单,这一名单基本上囊括了当时国民党政府的党政军大员。尘埃落定之后,作为败军之将的国民党重臣高官们的最终结局是怎样的呢?

01

蒋介石:病逝宝岛,悬棺待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1975年4月5日,清明节。上午11时50分,蒋介石撒手归天。次日晨7时,国民党召开中常会临时会议,作出两项重大决定:(一)由“副总统”严家淦继位“总统”。(二)不准蒋经国辞“行政院长”职,要他“衔哀受命,墨从事”。

从4月6日至4月17日蒋“大殓”的次日,台湾平时红色套版的报纸一律改为黑色,电视停播彩色录像和娱乐节目。主要的公家机关,红地毯之上覆盖上黑布。

但毫无疑问的是,蒋介石死了,一个时代结束了。后遵其遗愿,“灵柩暂厝于慈湖,俟来日奉安于南京紫金山”。这一愿望,如果还是意在“反攻大陆”,已是绝无可能,但如是移葬大陆,大陆中共方面已经明确表示:“悉听尊便。”

蒋介石过世时,海峡两岸对他的评价有着天壤之别。他过世40多年了,无论在政界还是学界围绕他的争论从未停止过:在台湾,对他的评价经历了从“神化”到“丑化”的过程,甚至掀起过一些政潮;在大陆,对他的评价则经历着从“漫画”到“写实”的过程。

02

汪精卫:死后被抛尸扬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汪精卫

1944年“中国头号大汉奸”汪精卫在日本名古屋因“骨髓肿”病死,后葬在南京梅花山。抗战胜利后,南京人民对汪精卫的坟墓留在梅花山十分不满,纷纷要求铲除。蒋介石在舆论的压力下,派何应钦扒掉此墓,将其棺木和尸体被运往清凉山火葬场彻底焚化。

1946年1月21日晚,何应钦派马崇六在梅花山“试炮”,将汪坟炸毁,打开棺木时,见汪精卫的尸体上覆盖著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由于使用过防腐剂,尸体尚未腐烂,只是脸色青灰,已有黑斑点点。身穿南京政府的文官礼服,头戴礼帽,肩上还披了一条红色绶带。

工兵实行“抄身”后,发现棺内除汪的一堆朽骨和其妻陈璧君亲手盖上的“魂兮归来”的白幡外,只有一本汪精卫手抄的诗稿,是一首题为《自嘲》的绝命诗:“心宇将灭万事休,天涯无处不怨尤。纵有先辈尝炎凉,谅无后人续春秋。”

待“验明正身”后,吊车将棺木吊到卡车上,向清凉山火葬场驶去。这里士兵们立即平整土地,填满墓穴,运走垃圾,将一座事先以积木式拼装好的翘角亭子,放在墓地上,不到天亮,就已完工了。不知不觉,无声无息,汪的坟墓,就此消失。

装着棺材的汽车开到火葬场,棺材被立即送入火化炉,40分钟不到,全部烧光,完了,鼓风机的大风向炉膛吹去,顷刻间尘灰飞溅,汪精卫的骨灰就在茫茫夜空中四散不见了。

03

戴季陶:在广州自杀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季陶

戴季陶有蒋介石的“国师”之称,是蒋介石的忠实“智囊”。他曾嘲笑有国民党“文胆”之称的陈布雷的自杀行为,但仅仅3个月后,戴季陶重蹈陈的覆辙,于1949年2月11日自杀于广州省政府东园招待所。据说是由于本人不堪忍受孙科的侮辱而吞食安眠药。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解放南京。对于竭尽一生精力为国民党蒋介石效犬马之劳的戴季陶来说,可谓是痛苦化作倾盆雨,无可奈何东流去。他一生枉费心机,最终以自杀了却了沾满血腥和罪恶的一生。

与陈布雷相比稍多带一点喜剧色彩的是,戴季陶曾分别于1948年9月上旬及10月中旬两度服了过量安眠药,都因及时予以抢救才苟且残延,大有“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传奇色彩。可惜,1949年2月11日他再一次下定决心自杀时,因心脏过度衰弱,医生纵有高超医技也无法起死回生了。

04

谭平山:病逝于北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谭平山

辛亥革命时,谭平山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国民党元老。抗战胜利后,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谭平山领导的民联积极参加反蒋、反内战活动,之后更是公开反对蒋介石卖国、内战和独裁政策,蒋介石对此又恼又恨,企图除去谭平山。为此,他于1947年出走香港,与国民党政府决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谭平山担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常务委员及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常务委员和副主席等职。

1953年,已经67岁的谭平山患上了高血压,不再负担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1956年4月2日,谭平山在北京病逝。

05

廖仲恺:在中央党部门前遇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仲恺

孙中山因肝癌于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去世。孙中山的逝世极大地打破了原有的权力平衡,国民党陷入一种群龙无首、数雄角逐的局面。相对比较有优势的是廖仲恺和胡汉民,无论是从社会威望、革命资历,还是从军事后盾上,两人都不分伯仲。

1925年6月,在国民党中央召开的全体会议上,胡汉民仅捞得个外交部部长,这意味着以胡汉民为首的右派在与廖仲恺为首的激进派的较量中,陷入劣势。从7月开始,国民党右派分子邹鲁、孙科、伍朝枢等人开始集中攻击廖仲恺,散布种种谣言,企图搞垮廖仲恺。

8月19日,廖仲恺又为黄埔学校筹集经费工作到深夜,很晚才回到家中。20日上午8时,廖仲恺偕同妻子何香凝驱车赴中央党部参加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汽车到达党部大门前时,廖仲恺先下车,在门前登至第三级石阶时,遭暴徒枪击,身中4弹,俱中要害,当场倒地,不能作声,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即与世长辞,终年48岁。

廖案发生后,国民政府迅即组成“廖案检查委员会”,追查暗杀的幕后策划者和凶手。经查明,暗杀是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右派集团所为,出面收买凶手的是胡汉民的堂弟胡毅生及其死党朱卓文、梁鸿楷等人。

1925年9月1日,廖仲恺出殡时,广州黄埔军校师生、工人、农民、市民群众等二十多万人参加。他的遗体暂厝于广州驷马岗他的好友朱执信的墓侧。1935年9月1日,迁葬于南京紫金山中山陵侧。

06

张静江:死前冷落,死后哀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静江

张静江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主席。在结识孙中山先生后便开始对孙中山先生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孙中山先生称他为“革命圣人”。后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张主持建设委员会工作,蒋介石称他为“革命导师”。

张静江于1929年3月国民党“三大”上便被排挤出中央执行委员会,30年代中后期渐渐地离开了中央政治的核心。1936年12月,西安事变爆发,蒋介石在西安被扣,南京政坛顿时一片混乱,陈果夫派人到上海把张静江接到南京,支撑蒋家王朝度过危局。在最关键时刻,张静江最后一次充当了蒋介石“帝师”的角色。

抗战全面爆发后,张静江携家眷离开上海到了香港。1938年8月,张静江全家又离开香港前往欧洲,继而又到了美国,寓居纽约。1945年,双目失明,仅以收听广播和吃斋念佛苦度残生。1948年,蒋介石就任总统,聘张静江为总统府资政。但此时的张静江已是风中残烛,生命是岌岌可危。

1950年9月3日,张静江病逝于纽约,他虽然晚年备受冷落,死后却极一时之哀荣。国民党中央党部和蒋介石纷纷电唁,并给张的家人汇寄治丧费。台湾当局明令褒扬。中央党部特设灵堂公祭。

07

陈果夫:没钱买药,贫病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果夫

陈果夫、陈立夫两兄弟长期掌管国民党党务机构,因而有“蒋家天下陈家党”的说法。当年蒋宋孔陈四大家族中,宋子文与孔祥熙去了美国,随蒋介石逃往台湾的,惟有陈氏兄弟。后来陈果夫病殁台北,陈立夫去了美国。

陈果夫没有积蓄,患有严重的肺病。在台湾没钱买药,治疗肺结核,需要巨额医疗费,都是靠朋友支持,因而用度日窘。

蒋介石得知情况后,批给陈果夫5000银元作为医疗费。另外,又特批了一笔费用,作为陈果夫日常的生活补助。有了这笔钱,陈果夫才解脱了经济危机。

1951年入夏后,陈果夫的病情加重,再次被送进了医院。8月28日下午4点52分,陈果夫心脏停止了跳动,时年60岁。

08

冯玉祥:赴解放区前遇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玉祥

1946年9月冯玉祥以“特派考察水利专使”名义赴美,同时被强令退役。虽远在国外,冯玉祥对国内政局的发展仍特别关心,蒋介石在国内到处镇压革命活动,镇压进步人士,冯发表大量演讲、文章来谴责蒋政权。

蒋介石将冯玉祥开除出国民党,后又吊销了冯的护照,美国移民局马上控告冯无居留权,要传讯他。在苏驻美大使潘又新的帮助下,1948年7月31日,冯玉祥离开美国,搭苏联“胜利”号轮赴苏,以便转回祖国的解放区。

不幸的是,8月22日,“胜利”号在归国途中失火,冯玉祥被烟熏窒息,施救无效遇难。一年后,中共中央在北京为冯玉祥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09

孔祥熙:客死纽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孔祥熙

孔祥熙于1927年4月投靠蒋介石集团,因促成蒋(介石)宋(美龄)联姻,从此官运亨通,历任工商、实业、财政等部部长和行政院副院长、院长等要职,主管财政达11年之久。其间,因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一再受到舆论的指责。

1948年赴美国定居。1967年8月的一天,孔祥熙突然晕倒,被家人紧急送进纽约的一家医院。8月15日,他死在医院,时年87岁。

10

何应钦:中风而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何应钦出生于贵州兴义县(现为市)城南约42公里的泥幽镇。家乡人民带来的照片,他看到了。传过来的话,他也听到了。但遗憾的是他把这些信息,都当作是“中共的统战阴谋”。

1986年4月的一天,何应钦在与友人打桥牌时,突感不适,马上送进台北“荣民总医院”,医生诊断为轻度中风。

1987年初,何应钦的身体日渐衰弱,“荣民总医院”用了最好的药物和一流的医疗设备,尽可能延续他的生命。10月20日上午,何应钦的血压突然下降,医生进行了全力抢救。延至21日上午7时30分,终因心脏衰竭而停止了呼吸,享年9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