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席是中国自古有之的传统习俗,添丁嫁娶升学贺寿乔迁哪一样的庆祝恐怕都离不开酒席,原本酒席应该是众人其乐融融共祝主家的仪式。但是在四川南部的古蔺县,办酒席成了一种产业,成了许多人来钱的门路,成了所有人头疼的东西,即便如此,当地的人却是乐此不疲,不仅升学乔迁要办酒,甚至连家里的母猪生了崽都要办酒,当地村民调侃道“买根菜都得先办个酒嘞”。那造成这样局面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当地村民又为何如此热衷于办酒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一到古蔺县,人们就能感受到浓浓的热闹氛围,街边路旁村里镇上四处都是办酒席的人群,彼时高考刚刚结束,很多考生的录取通知书还没下来,在古蔺县的各个地方升学宴却已经办了起来。

一个人口不足两千人的小镇,短短半个月的时间,竟然举办了七十多场酒席,而在古蔺县,人们仿佛对这样的事情习以为常,莫说是孩子升学这样的大事,在很多地方,母猪产崽要办酒席,主人家想打牌了要办酒席,甚至大家闲着无聊也要办酒席,美其名曰“无事宴”。而参加酒席的人自然不能空手而来,少则五十一百多则几百上千,总得拿出礼金来给主人家祝贺,在当地,人们称呼这种酒席为“人情酒”。因为被人情压迫着不去也得去,甚至很多人因此而破产穷困潦倒。

镇上的刘师傅自己开了一家旅店,妻子则经营一家服装店,原本生活美满幸福,但是自从这个酒席风刮起来以后,刘师傅的日子就变得举步维艰,刚刚从酒席回来的刘师傅告诉记者,这样的酒席谁都不想去,但是又不能不去,不去就是得罪人。但是去了吧不仅要花钱,最主要的是耽误挣钱,天天在各种酒席上奔波,家里的生意根本没人打理,已经要到入不敷出的时候了。

刘师傅正发着牢骚,他的妻子正在这时回了家,说起镇上这酒席她也很是无奈,为了参加酒席不得罪人,她和老伴只能兵分两路参加,虽然刚刚参加完酒席回来,但是下午还有两场,明天还有七场等着她呢。

刘师傅的妻子告诉记者,为了参加酒席她刚刚和别人借了两千元钱,为的就是不得罪举办酒席的人。既然这个酒席这么折磨人,那大家为何还要办酒席呢?如果大家都不办,那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吗?对此刘师傅却是嗤之以鼻,不办?还有好多人指望着酒席赚钱呢。

因为在当地酒席已经成了产业,所以一桌酒席的成本大概只有两百元钱,虽然古蔺县是郎酒之乡,一江之隔的对面就是茅台镇,但是在古蔺县的酒席上是不可能出现郎酒或者茅台这样的名酒的,有的只是几元钱一斤的散装酒,而菜也就是普通的家常菜,一桌十个人,礼金在两千元左右,也就是说,一桌酒席主人家能赚回一千八百元,而酒席都是流水席,吃完一拨还有一拨,所以基本上举办一场酒席,主人家基本能收回几万元的礼金,如果主人家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村上的村长之类的,一场酒席恐怕能赚到上百万。

刘师傅自己也说了,镇上没有哪家是不办酒席的,你不办酒席送出去的礼金就收不回来,没办法,只能学着大家办酒席,就这样,当地的酒席风是越刮越烈,小小的镇子上就有着近百个酒席大厨。而参加酒席的人也都知道规矩,拿钱吃饭喝酒,升学的不问考上了什么学校,乔迁的不问新家搬去了哪里,大家心知肚明,这只不过是找个名义办酒席罢了。

仅仅是石宝镇一个镇子,一天就能同时举办十几场酒席,收取的礼金高达几十万,这俨然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刘师傅告诉记者,在其他地方之所以形不成产业,是因为酒席的钱超出礼金的钱,所以很可能会亏本,但是在古蔺县,不仅不会亏,反而会大赚一笔。

酒席让当地人烦不胜烦,因为很多时候不是吃完饭就能走,主人家一般会举办一些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放放烟花,直到深夜这个酒席才算散场。耗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导致很多人想刘师傅一样,工作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酒席应该是一个众人其乐融融的场合,而不应该是一些人谋取利益的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通过酒席敛财无异于在消费大家对你的信任,等到互相之间淡薄的感情消散,信任土崩瓦解之时,所谓的人情酒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希望大家都能明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不要让信任蒙灰,也不要让祝福沾染上铜臭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