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房库存来看,近7个月呈现持续放缓的态势,这与购房政策收紧、按揭贷款审批速度放缓有密切关系”。

根据统计显示,截止到今年4月底,全国百城新建商品房存量总量约为4.9亿平,同比涨幅3.2%,但环比涨幅只有0.5%。对此,易居研究院总监表示:从全国范围来看,去库存整体呈现“南强北弱”状态——其中去化周期TOP10城市中只有2个位于南方,而且通过调查可知,库存降幅较大的城市,房价往往更容易上涨。

笔者曾说过,新房售价始终在不断变化,销售情况的好坏起到了关键作用,按照咱们的理解就是“好卖的时候价格贵,难卖的时候反而便宜”。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10年到20年里,全国商品房市场可谓是“全面开花”,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无一例外。然而,当房价持续上涨并渐渐超过国人的购买力后,就会出现2个截然不同的现象:

第一是继续上涨,人口、金融、土地市场对其影响微乎其微,按照这个趋势发展,最后结果可想而知;第二是渐渐稳定下来,然后才是稳中有跌。相比较来说,大家更倾向于第2个现象,毕竟房价过高,最后只能由自己买单。

其实从近两年开始,新房和二手房都明显感受到了“寒气”,根据易居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底,全国60个热点城市二手房库存量接近300万套,这是什么概念呢?这意味着平均下来每个城市大约有5万套二手房,更为关键的是城市规模越大,二手房库存量也就越大,例如天津、重庆超过了14万套、成都和南京也超过了10万套等。

按照董明珠的预测,未来房价走势已经基本清晰了。

对于房价的判断,真的可以说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些人认为房价还有继续上涨,而有些人则认为房价上涨已经失去支撑了,其中就包括国内企业家董明珠,她曾经说过:公司很多员工整天都在考虑如何买房,如何还房贷,哪里还会把精力放在工作上呢?

我觉得收入水平是预测未来房价的重要角度,根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125元,按照每个家庭有两个收入来源计算,一个家庭的收入总和大约是4.8万元,同时全国房价约为1.04万/平,算下来贷款购买一套面积为89平小户型需要9年时间。

乍一看,时间并不长,但是结合实际情况,如果把日常消费和养育孩子的成本计算在内,那么时间可能会翻两倍甚至三倍,买房难度也会提高。而这也是国家稳定楼市的重要原因,从近些年开始,楼市调控力度不断加强,也有人认为楼市或下起“降价雨”,可信度有多高?从这3个消息中能否看出些端倪呢?分别为:

第一、债务逐渐到期,房企想多卖房子。

根据中国地产报的信息显示,去年全国负债超过千亿的房企超过了45家,压力明显提高,再加上央行制定的“红色高压线”的限制,要求房企必须尽快解决高负债问题,在这种情况,通过降价增加销售量的方式成为回款的最佳手段,然而,房企直接降价也没那么容易,如何才能吸引更多人买房呢?房企恐怕要想破脑袋了。

第二、楼市同时出现“限涨”和“限跌”。

很多人对此都有误解,同时限制上涨和下跌不是矛盾吗?其实不然,仔细分析一下不难发现,限涨是为了控制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而限跌则是为了不让房企因为自身债务问题而随意降价,例如以江阴、岳阳等城市的“限跌令”为例,实际成交均价不得低于备案价的85%,也就是说如果备案价为1万元/平,成交均价最低不得低于8500元/平。

如果真的是按照网民的说法,未来禁止房价下跌,那么就没有必要设立“85%”底线了。除了大中城市之外,近些年小城市楼市也开始躁动起来,大约有103个县城均价超过1万,为了控制这种现象,住建部多次出台新规,例如近期的“问责制”,即对调控楼市不力的城市坚决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国家稳定楼市的信心。

第三、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同时进行。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国内楼市调控主要以宏观调控为主,效果很明显,但是考虑到每个城市情况不同,同一政策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效果也同样存在差异,在这种情况下,“因城施策”就被提了出来,还有就是央行加强资金调控,除了三道红线之外,同时对房企和个人贷款的额度做出限制。

其实楼市并不是单一概念,并不像大家想的那样,只要控制住房子就行了,我认为楼市更像是一个“金融市场”,是一个包含100多个上下游行业的综合市场,每个环节的调控都非常重要,尤其是在资金方面。

随着以上3个消息接踵而至,其实未来房价走势已经基本清晰了,期盼房价大涨和大跌的人可能要失望了,未来大概率会进入“小涨或下跌”的情况,而且人口的作用会越来越大,即便是楼市真的下起了“降价雨”,也不会是倾盆大雨,更多是小雨或中雨。

欢迎关注@巧谈大楼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