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之下,如何进一步开展非遗进校园,引起各中小学的重视和社会关注。近日,为了更好地推动“白话童谣”传承基地发展,广西群众艺术馆的专家和南宁市玉洞小学的老师一行19人组成采风学习小组,赴广西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进行考察学习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观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隆林各族自治县聚居着苗、彝、仡佬、壮、汉等五个民族,被称为“活的少数民族博物馆”。唱响大江南北的《赶圩归来啊哩哩》起源地就在该县德峨镇。

在当地,采风学习小组一行饶有兴趣地参观了隆林各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观摩了该县芦笙(月琴)、彝族山歌、仡佬族山歌、壮族八音坐唱非遗传承人的表演。老师们与传承人就如何在教学中融入本地特色文化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得到很好的启发。

杨横奶在纺纱

隆林民族服饰、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享誉区内外。采风学习小组专门来到了德峨镇龙德峨村龙洞大寨屯。老师们见到了77岁的杨横奶。这位“爱笑、爱跑”的阿奶正在家里轻松自如地捻麻、纺纱、织锦。她凭苗族织锦技艺和蜡染技艺,实现了三代人在家门口“发家致富”。老师们向杨横奶和她女儿杨丽莎学习蜡染和织锦技艺,在学习中大开眼界、受益匪浅,并完成自己专属的原创蜡染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宁市玉洞小学的老师在向杨横奶学习蜡染技术

“校校交流学习”是本次活动的重点。隆林新州三小是一所充满活力的民族特色文化学校,在探索、建设“非遗文化与学科融合传承”特色课程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2018年入选“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

借采风之机,南宁市玉洞小学观摩学习该校在开展非遗传承教育中的经验。老师们参观了学校的美术手工作坊、民族文化长廊、民族民俗文化展厅等,通过照片和实物见证了新州三小在民族特色办学方面取得的系列成果。该校学生们为采风小组表演了苗族歌曲《太阳出来月亮跑》、微戏剧《党恩召我复学去》。这些师生自编自演的小型情景歌舞剧展现了隆林各族少年儿童的文化自信。

南宁市玉洞小学和隆林新州三小开展特色文化教学交流

南宁市玉洞小学的全体老师也上台表演了白话童谣《邕江河畔是我家》,独具南宁本地白话特色的节目引来新州三小师生的连连称赞。之后,两校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丰富了民族文化课堂教学经验。

南宁市玉洞小学校长周日新表示,此次赴隆林进行采风学习和校园文化交流活动,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更坚定了他们继续打造白话童谣特色品牌的信心与决心。下一步,学校将在“双减”政策之下,在广西群众艺术馆关工委的指导帮助下,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做大做强“白话童谣”特色品牌,把非遗进校园活动办出特色、办出成效、办出品牌。

(图片由广西群众艺术馆提供)

责编:张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