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人因茶而聚,友以茶相会。小小茶叶,凝聚大能量,成为一方支柱产业。第五届湖南·安化黑茶文化节将于10月21日至24日在安化县盛大举行,值此之际,红网安化黑茶频道开展大型融媒体报道,在安化寻茶,在一杯茶里看乡村振兴中的安化变化,讲述茶香中的安化故事。

安化仙溪镇向凤龙在“四保贡茶”非遗展示馆中讲述过去。

红网时刻 记者 刘志雄 通讯员 廖淑娟 益阳报道

凤龙最初是不想做茶的,他觉得做茶太累了,最初他也没有“四保贡茶”传人的自觉,毕竟只是口口相传,哪会让他当真。

在安化县仙溪镇长大的向凤龙,从小懂事起,就在山上采茶,但上世纪,仙溪镇以产红茶和黑毛茶为主,不做成品黑茶。

《保贡卷宗》记录着仙溪镇过去的贡茶历史。

不愿做茶,但愿茶兴

2008年,已在外工作了4年的向凤龙被父亲向远幸叫回家,帮忙制茶,他开始还有些不情愿。那会黑茶的风刚刚刮起,向凤龙在长沙看着普洱茶的价格,心想安化的茶能不能也卖个好价。

“那会一支千两茶来一千出头,我爸做毛茶卖价格就更低了,没什么钱赚。”向凤龙说。向远幸做茶40余年,只会做茶,不会销售,更不懂市场。2008年,向远幸制作了一车茶,让向凤龙来卖,一车预计只能卖3万元的茶,向凤龙卖出了10万元。

“我当时就决定,就在家做茶了,安化有好茶,应该能卖个好价钱。”向凤龙说,“更重要的还是成就感,别人喜欢我们仙溪的茶,喜欢我们茶的甜度和香气,让我很开心。”

另一件让向凤龙坚定做茶的,是《大桥保贡茶册》的消息传回安化。2009年,时任安化县农业局局长、安化县茶叶协会会长的吴章安在北京晋商博物馆看到《大桥保贡茶册》,拍了照片回到安化,找到向远幸。经族谱比对,向远幸父亲向介夫是《大桥保贡茶册》中记载的逢春公嫡系第二十九代。

历史从未如此贴近,口口相传的贡茶故事,竟然看到了明文史料。向远幸决定重新拾起已故父亲传授的制茶技艺,向凤龙决定好好学制茶,让仙溪的茶被更多人喜欢。

乐于制茶,更乐新茶

“父亲他们做茶,是为了生存,即没有品牌意识,也没有现代工艺,不注重现代化。”向凤龙说,“我们要自己走市场,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特色。”

向凤龙学制茶后,于2013年成立仙山茶叶开发公司,注册“仙溪保”品牌。他并不拘泥于传统安化黑茶固有的工艺流程,每年3月,安化茶还未开始采,他便到福建、云南等地学习加工工艺和市场营销。

“通过对比各个茶类工艺,再解决自己茶的一些不足,然后再从市场得到好的反馈,这让我感受到制茶的快乐。”向凤龙说。

2016年,通过和福建白茶工艺的对比,向凤龙在工序中增加了萎凋,再进行杀青,过往的热揉捻也改为了冷揉捻。向凤龙介绍:“这些改变,有的是为了增加甜度,有的是为了保留茶的清爽,让茶汤更透亮。”

在他看来,安化黑茶越陈越好固然是优势,但企业的经营要避免库存过大,要让原料和产品快速流通,要让更多年轻人来喝茶。

“我们现在不推荐客户收藏茶,新茶就能直接喝。”向凤龙直言,收藏陈茶带来的库存压力,是不少黑茶企业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安化黑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

藏茶,意味着不能快速流通,也就意味着不能迅速占有市场,不能迅速产品变现,这不是茶作为饮品的首要属性。

向凤龙认为自己作为“茶二代”,和老一辈最大的不同,便是对消费者市场的重视。“质量还是第一的,不能让次品扰乱市场,但要更多考虑消费者的喜好,让茶好喝、方便喝。”

抱着这个态度,向凤龙的产品基本以便携装售卖,方便冲泡,包装也迎合70后、80后的喜好去设计。

“目前安化黑茶在县委县政府的引导下,标准化、清洁化等已经达到了,但市场化还有待提高。”向凤龙说,“我认为我们安化黑茶当前最大的问题,是市场营销方面的不足。我们做茶好的多,卖茶好的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