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本月25号发布的报道称,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的发言人,在24号出面回应了外界对于“德国开始对某些中国手机进行安全调查”的传闻,称有关调查的传闻是真实的,而这些调查是在收到立陶宛方面,针对小米等中国品牌手机存在安全漏洞的指控之后启动。而这则消息无疑让那些预测后默克尔时代中德关系可能出现波折的人担忧成了现实。

据悉,此次立陶宛国防部网络安全中心,向德国递交了3款中国智能手机的安全分析报告,华为、小米、一加三个品牌分别有一款手机型号名列其中。不过德国联邦信息安全办公室发言人也表示,目前在德国政府机构的公务手机采购清单上,并没有出现中国品牌手机,而该机构也不能排除德国公务员将这些中国品牌手机通过私人采购的方式处理公务。

恰逢德国正值总理默克尔卸任的关键时期,下一任德国领导人的对华政策究竟会走向何方,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毕竟德国已经成为了欧洲的“经济发动机”,作为欧洲经济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德国对华政策的任何新动向都备受瞩目。从默克尔执政的这十几年时间里不难看出,中德两国经贸往来有了显著提升,尤其是在过去十年,中国市场已经成为了欧洲企业的主要利润增长点,这其中自然也包括了德国企业。

可是当美国开始采取全方位对华施压的政策之后,德国作为美国盟友之一,即便在默克尔的影响下仍然保持相对中立的立场,但是依旧无法阻挡内部的激进势力去响应美国的号召,而这一点也体现在本次德国大选中。

在所有总理候选人之中,唯一一个同意中欧全面投资协定的候选人已经退出,其余候选人的竞选口号中,反华色彩一个比一个浓厚。可想而知,今后德国的对华政策方向,即便还是会保持相对中立,但是其外在的表现方式将会更加强硬。

而且无论是哪一个派系的候选人当选,不排除今后为了安抚住国内在野党的反对声音,将会走上美国政治的老路,在对华政策上原地踏步之后缓慢后退,毕竟无论是澳大利亚还是加拿大,这些过去和中国有着密切经贸往来的国家都选择了对立,而且宁愿将双边贸易带来的巨大利益摆在天平上,这些经验教训足以告诫我们,单纯地以经济思维去考量中西关系已经开始不合时宜了。美国正在以意识形态和所谓的“价值观”去控制这些西方盟友,我们固守成规地认为只要加强了经济联系就能左右这些国家的对华政策已经越发不现实。

可即便如此,经济因素在两国交往的过程中依然会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因为顽固如美国,如今也在寻求和中国在经贸领域展开更多的高级别对话,哪怕美国并没有撤销专门为中国“量身打造”的高额关税政策,因此“不当家不知柴米贵”的新一任德国领导人,将很快会意识到,和全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进行交流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而澳大利亚已经用切身经历做出了示范,至于德国能否从中吸取经验,全看新一任德国决策层自己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