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是夺丰收的关键时节,仍然需要把握最关键时期的农业技术措施——叶面施肥。

瓜熟蒂落,秋收冬藏,这样的词语反映出了很多自然规律,过了秋分时节,很多作物马上面临收获了,而农民在喜获丰收时,更需要站好最后一班岗。需要根据田间作物情况,及时进行叶面施肥,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产量。例如南方水稻,在当下利用叶面追肥的形式在田间喷施谷粒饱,能够大大提高稻谷籽实率,增产效果6.3%——15.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面施肥要有效果,有5种情况适宜。

一、作物后期叶面喷施微肥抗早衰。

每到作物成熟季,作物所有养分都给了生殖生长,以达到瓜熟蒂落的自然现象。这时的作物整个生理机能都在衰退,而一切的源头就是根系吸收养分的能力大大降低。没有了养分,枝叶就会走向枯黄,一旦叶绿素工厂停止了运转,作物将光照能量转化为碳水化合物的能力就减弱了。

而这样的时期采用叶面喷施微肥的方式,更像是给作物打了一支强心剂,让它的能量工厂再次运转起来。根据试验数据,作物生长后期通过叶面施肥的方式,能够大大降低空壳率,提高籽实度,增产效果是相当明显的。

二、作物缺素现症状急需叶面肥防治。

作物在一生中对不同元素都有一定的需求,不同时期的需求量也会有不同。而对于自然环境来说,特定元素的量都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作物对某种元素需要比较多,而且这样地块又常年栽种同类作物的话,就更容易引起作物生长中出现缺素症状。

而采用土壤施肥补充虽然是确保作物生长对各元素补充的重要方式,但是,对于出现了缺素症状的作物,再用土壤施肥的方式,肥效的时间是很难跟得上作物缺素症状的缓解的。而利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肥效时间短,利用率高,是有效防治作物出现缺素症状的办法。

三、恶劣环境致作物营养不良巧用叶面肥

农业科学家一直致力于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取得突破后为我国扩大水稻粮食种植面积10万亩,增产粮食过亿吨,得多养活多少人啊!像海水稻的种植难点就在于环境,农业生产需要的就是肥沃的土壤,但是各地的地力条件却是千差万别的,盐碱地是不适合作物种植的典型,还有其他类型,如土壤过酸的,也都对作物根系生长和吸收养分不利。

这类恶劣的环境条件,需要更好进行作物栽培,更多选择叶面肥就能扬长避短,及时补充作物生长所需,从而完成正常生长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特定元素肥采用叶面肥效果更好。

作物生长需求的元素比较广谱,而一些类型的元素通过土壤施肥来补充时,由于这些元素自身特性的原因,容易与土壤中存在的其他元素或物质进行螯合、化合等理化作用而稳定或沉淀下来,并不能被作物有效吸收,在土壤里施了也是白施,这时候,就可以考虑通过叶面施肥的方式来补充作物需要的这些特定元素。例如磷、铁、锰、铜、锌等元素就更多是这样的原因而采用叶面肥来补充。

五、土壤施肥有难度则用叶面肥适时替代。

在农业生产中,除了施肥这个动作外,还有系列生产工艺和流程,例如除草、防病虫等都是相当重要的环节。其中除草算是一个大麻烦,有作物生长也就必然有杂草竞争生长,既夺走浪费水肥,还滋生并助长病虫害。在作物一生中,农民为除草所付出的成本代价是比较高的。

有些作物种植中便采取了覆膜的方式,通过增加一次性覆膜的成本,却减轻了作物生长期内除草的问题,还能起到保水保肥的效果,对比起来,能够通过覆膜来进行作物种植的,农民基本上都是这样来做了,特别是规模型的种植。

而一旦覆膜,在土壤中施肥,除了基肥外,后期就很难通过追肥等方式来对土壤施肥,这个时候,为了防止作物生长对养分的缺乏,采用叶面肥就是更好的选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有掌握好了作物叶面施肥的方式,就能有效夺得农业生产的丰收!这不,接下来的国庆节期间,湖南长沙望城地区就会开展大量关于庆“农民丰收节”的活动,自10月1日起,望城这个以休闲观光农业闻名遐迩的地方,会在境内陆续呈现农事大比拼、农机操作技能大比武、农旅体验网红打卡和极具本土特色的土特产农货大展销!这让都市人的国庆消假提供了一个更好选择,也向外界展示我们雷锋家乡望城农民是怎样夺丰收、庆丰收的。

当然,作物叶面施肥也有3不准!

一不准花期使用。

作物开花授粉时期,也是其脆弱时期。叶面肥的成分一般都有无机盐,调成溶液时就会有一定浓度。而花期遇到具有浓度的溶液会引起烧花现象,如果妨碍了授粉挂果的效果,哪里还谈得上增产!

二不准午后高温下使用。

农民都知道要选晴天打药施肥,这样才能有效果。但是午后温度过高,喷施的叶面肥会被大量蒸发,和雨天施肥被冲刷掉效果是一样的,同样会让叶面肥高效不起来。

午后喷施叶面肥还容易导致叶片局部浓度升高,对于那些嫩叶部分更容易出现“灼烧”的效果,影响作物正常生长。

三不准作物幼苗期使用。

作物幼苗期,特别是移栽初期还没有返青缓苗时,这时候的作物比较脆弱,喷施营养液,容易引起烧苗,因此不能采用叶面施肥。

对于作物生长叶面施肥的一些注意事项就这些,欢迎在评论区补充讨论,更多内容请关注“原生态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