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身为三国时期的一代枭雄,本应有足够的影响力去担任帝王。
可却在表露出自己称帝意向之时,得到了荀彧的这般回答:“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提起三国时期,相信大多数人对这段时间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三国演义》,虽然和真实的历史有一定的出入,但却大致讲述了当时的局势发展。
不同的人在读三国时都会有自己的不同看法,有人喜欢刘备的仁义,也有人喜欢诸葛亮的计谋,也同样有人喜欢曹操的狠辣。
但真正想要读懂三国,却并不是从这些领袖的生平中所能够领悟,身处不同的阵营,身后有着效忠于自己的亿万百姓,因此许多事都身不由己。
一些在三国中并非威名显赫的智者,往往对局势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们不仅效忠于自己的主公,也同样有着自己对局势的见解,身为争夺天下的“局外人”,却有着对三国局势的正确认知。
荀彧作为曹操手下的智者,一生在帮助曹操赢得霸业的同时,身后更是代表着整个大士族。
哪怕是对于“宁可我负天下人”这般狠辣的曹操,依旧敢于表明自己与其不同的看法。
曹操在和荀彧谈论国事时,哪怕他触碰了自己的威严,曹操依旧要考虑他的提议。
也正因如此,荀彧的生死,足以表明三国的局势走向,读不懂荀彧之死,又谈何读懂三国?
01 时势造英雄
荀彧出生于163年的颍川郡,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荀淑已经是当时赫赫有名的大将之才。
荀彧的父亲一共兄弟八人,在当时号称八龙,他们兄弟几个也都不是平庸之人。
身为将门之后,荀彧也同样有着常人远不能及的眼界和智慧,等到董卓称帝之后,荀彧深感朝堂的黑暗,对此甚是不悦的荀彧决定辞官回乡。
作为多年来兵家之地,一旦战争爆发,颍川郡必将成为众多势力的争夺之处。
面对董卓的不作为,荀彧深知这场战争的到来已成定局,多次劝说周围的百姓搬离此处,在被他们拒绝之后,荀彧只好一人独自离去。
离开颍川郡之后,荀彧只身一人前往了冀州,彼时冀州已经成为了袁绍归属地。
在荀彧抵达此处之时,就受到了袁绍的亲自接见,并将荀彧视作宾客,以礼相待,邀请荀彧加入到自己的麾下。
由于局势混乱,荀彧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在一番思虑之后,就接受了袁绍的邀请,开始在他手下效力。
但随着和袁绍的相处越来越深,荀彧发现袁绍这个人虽有统帅能力,但胸无大志,只想据守一方。
彼时荀彧并不愿如此,他想要效忠一位能够真正拥有帝王之相的统帅,因此荀彧虽然在袁绍的手下做事,却一直在考虑别的出路。
191年,29岁的荀彧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在一番打听之后,发现了彼时的曹操正值用人之际。
曹操的野心和才能也远在袁绍之上,在知道曹操的驻地之后,荀彧就离开了袁绍,投身到了曹操的麾下。
收获到这一大将的曹操可谓是兴奋不已,当即任命荀彧为别部司马,并亲口表示:“荀彧就是我的子房呀”。
彼时的天下最大的势力还是董卓,在曹操问下荀彧当今的天下局势时。
荀彧表示董卓的所作所为早已让他失去了民心,他的帝王宝座已经岌岌可危了,眼下应该做的就是先站稳自己的脚跟,等到董卓倒台之后,天下必将大乱。
192年,曹操自封为镇东将军带领着军队开始征战沙场,荀彧随军前行,担任司马一职,为曹操出谋划策。
在之后东征徐州时,曹操手下陶谦等人乘机在兖州自立门户,明面上跟随曹操,实际上准备投靠吕布,密谋造反。
在吕布抵达军营之后,陶谦等人表示要想战争能够取胜就一定要吕布的帮助,作为盟友他们援助吕布的军队,给予物资和装备。
这一番话虽然合情合理,但荀彧却听出了其中的深意,感受到了他们想要投靠其他阵营的意图。
当下就命令手下带着自己亲手写的书信前往东郡,请求夏侯惇前来助阵,彼时的兖州大多数人都跟随曹操前去东征,留下的都是效忠于陶谦的人。
但好在夏侯惇及时赶到,当夜就将密谋造反的几人全部处死,没有了这些人煽动,兖州的军心才安定下来。
待到郭贡率兵抵达之后,本应和他里应外合的陶谦等人早已被夏侯惇处死。
但由于城内早已没有了守卫城市的兵力,一旦郭贡率兵攻打,城池依旧不保,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荀彧只身一人来到郭贡的军营谈判。
面对郭贡的数万军队,荀彧没有丝毫的惧色,在谈判中言语之间颇为自信,使得郭贡难以猜测城中的情况,最终决定离去。
荀彧凭借一己之力,吓退了郭贡的数万雄狮。
在曹操归来之后,听之大喜,对荀彧连连称赞,并在之后和吕布的大战中,荀彧再次献计,最终曹操大胜。
在之后和吕布的多次大战之中,曹操在荀彧的帮助下,多次取得胜利。
就在曹操准备一举击溃吕布的军队时,后者连夜退进了徐州,仗着地理优势和曹操相互对峙。
多次取得胜仗的曹操不愿给吕布喘息的机会,欲攻打徐州,但被荀彧拦了下来,并向曹操讲述了双方目前所处的局面。
长期的战争使得士兵们早已疲惫不堪,徐州的城主和曹操有着杀子之仇,必将拼命抵抗,一旦开战,结局难料。
在一番考虑之后,曹操接受了荀彧的提议,命令士兵打扫战场,安营扎寨,一边恢复军队的战斗力,一边命人收复徐州周边的其他城池。
也正是这一场大战,使得曹操在彼时的各大势力可谓是声名鹊起,大败吕布的战绩更是吸引了众多势力投靠。
随着曹操军队的士气大涨,最终开始了自己一统北方的大业。
在长期的休养下,无论是物资还是兵力早已超越其他势力,最终在荀彧的帮助下,曹操率领着军队开始准备自己的霸业。
02 生于忧患,死于忧患
而后196年,汉献帝迫于局势只得从长安搬到了洛阳,但只有其名没有其实的汉献帝只能听候曹操的发落。
在是否迎接汉献帝的问题上,曹操的军营中有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第二种是同意迎接。
第一种声音的主要原因是,彼时曹操早已有了封帝的能力,虽然曹操出身于宦官世家,但多年来的领兵讨伐,使其有了足够的威望,就算强行称帝也不会有人反对。
第二种声音就是以荀彧为首的一方,他们认为将天子留在洛阳,不仅能够展现出曹操的气度,更能够名正言顺地成为正统。
在荀彧的建议下,曹操最终还是答应了下来,因为对于彼时的曹操而言,荀彧不仅是自己多年来的大功臣,也同样是彼时朝廷中最具威望的大士族的代表,他的提议就算是曹操也要加以思考。
也正是在这段时期,曹操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虽然他自称为丞相,但军中所有的大事,都由他来决定。
197年,曹操再次开始领兵征战,首战的目标就是南征张绣,但这次的战斗并没有得到曹操想要的战果,大败而归。
袁绍在得知曹操战败之后,更是亲自修书一封,嘲笑曹操的铩羽而归。
曹操收到来信之后大怒,周围的将领不敢靠近,唯有荀彧前去劝说,并表示曹操的领兵统帅能力远在袁绍之上。
这次战败并非将领的统帅失误,而是张绣等人早已准备多时,并说出自己对袁绍胸无大志的看法,表明他日若是两军开战,曹操必胜。
听到荀彧这番话的曹操也逐渐冷静了下来,并开始和荀彧商量之后的战争方向和排兵布阵的问题。
在之后的战斗中,荀彧多次为曹操献出奇计,更是在曹操和袁绍的大战中,凭借着自己的分析,让曹操放弃了撤兵的打算。
最终帮助曹操以远少于袁绍的军队成功获得胜利,为自己的一统北方打下了最为坚实的基础。
212年,曹操的势力空前地强大,彼时的曹操欲进爵国公、加封九锡,在此之后便是称帝。
这也是曹操多年来的目标,其他的大臣均不敢言语,却得到了荀彧的反对,这使得曹操甚为不悦,心中也有了芥蒂。
同年,曹操下令率兵攻打孙权,并安排荀彧前往军队中,慰劳士兵。
待荀彧抵达军营之后,曹操就下令让荀彧待在军中,并给荀彧在军营中安排了众多职务,目的就是阻止荀彧再去过问国事。
彼时的荀彧早已年迈,军队中的生活使其难以承受,最终因病离世,一代大臣,客死军中。
对于荀彧的死讯,多年以来流传下来了两个猜测,一个是荀彧在军营中太过劳累,再加上军中事务众多,荀彧身为文臣本就体弱,最终劳累致死。
还有一种猜测是说,荀彧在军营中收到了曹操送来了一份饭盒,待到荀彧打开饭盒之后发现其中是空的。
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智慧过人的荀彧又怎能不知其中的道理,最终自杀离世。
荀彧离世之后,本以他为首的大士族也不再像曾经那般春风得意,他们也明白了曹操对他们的戒备之心。
虽然他们有心为荀彧的离世做些什么,但奈何曹操生性猜疑,做事狠辣,因此一直没能如愿。
03 小结
曹操一生都在征战沙场,也正因此,他在军队中有着任何人都难以匹及的威望,多年以来以丞相之名履行皇帝之实。
但帝王这个名号却一直没能落到他的头上,一生之中都被称为丞相。
曹操死后,曹丕上位,和自己的父亲不同,曹丕继承家业之后,就开始了自己的登基之路,曹操一生没能拥有的天子名号,终于落到了曹丕的头上。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曹丕之所以如此顺利地成为皇帝,最大的原因就是他赋予了大士族至高无上的权力。
九品中正制可谓是为他们量身定做,也正是因为如此,曹操多年来打下的天下却最终落到了其他家族的手中。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