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1844-1900),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卓越的诗人和散文家。《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年轻时的一部关于美学和哲学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870年,年仅26岁的尼采已经是一名正式教授。同年,他参加普法战争。虽然作为一名志愿勤务兵在前线不到两周就因身患白喉等疾病而不得不回家,但尼采在这短短的前线参战期间即已开始构思《悲剧的诞生》。次年,尼采被巴塞尔大学批准了半年的病假,从而得以专心创作这一著作。

年轻时的尼采是狂傲不逊的,他的内心时常被种种疑问所困扰,终日冥思苦想却又困惑不解,但这也更激发了他对纯粹艺术的美学思想及哲学的探究。早期的尼采深受叔本华及瓦格纳等人的影响,在书中多次引用他们的观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关于审美艺术的一次超越时代的大胆探索。在尼采看来,太阳神阿波罗的精神代表着梦境,象征着华美幻景。可以说,阿波罗的精神是人类理想主义的最高境界,它代表着人类基于理性的创造力,因此,阿波罗精神是一种具象的,也就为人类带来了塑型艺术,比如古希腊的雕塑艺术;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精神代表着醉境,象征着癫狂与痛苦。古代人类对酒神的献祭往往伴随着狂欢、滥交等狂野迷乱行为。因此,狄奥尼索斯精神代表着人类不受控制的原始的欲念及类似醉境中的迷乱,是人类痛苦的来源。酒神精神是一种非具象的,因而为人类带来了音乐艺术。

人类为追求梦想生活而做出的不懈努力与身处醉境时的癫狂迷乱发生激烈的冲突,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在激烈的碰撞中彼此交融,于是催生了悲剧的诞生。诚然,人类在取得一项又一项的成就时,往往会因此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产生人为万物之灵无所不能的想法,从而漠视自然力量的伟大。这时候,人类需要狄奥尼索斯式的悲剧来提醒我们,使人类从被权力与成就的诱惑中走出来,通过悲剧作为人类恢复理想信念的心灵良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中就音乐的产生及音乐的力量做了充分的论述,明确指出音乐作为人类的高级艺术应该摆脱世俗的束缚,应该秉持狄奥尼索斯精神的指引,去探索与创造。

尼采认为是苏格拉底式的纯理性主义精神扼杀了古希腊悲剧,因此尼采是反理性的。尼采的这一观点虽然较为偏激,但人类越来越多打着理性的旗号所做出的种种不当决策及其招致的严重后果,也值得引发我们的反思。

尼采说: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和存在才是永远有充分理由的。

《悲剧的诞生》全书较为晦涩难懂,建议爱好美学及哲学且具有一定美学常识及哲学基础的人士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