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的丰功伟绩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越走近主席,越能感受主席的深谋远虑非常人可比,他的前瞻性往往能散发出时间的魅力。

我们另辟蹊径,学习他老人家是如何为人父母的。万变不离其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而在建国后,毛主席究竟是如何为子女“计深远”的呢?今天一起贴近毛主席,领略他作为父亲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命运多舛

主席一生共有10个子女,而最终能平安顺遂地长大成人、并绵延子嗣的唯有儿子毛岸青,女儿李敏和李讷。

在残酷的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其他的孩子都因各种各样的缘由或早年夭折,或英年早逝。

而其中遭遇最为坎坷、悲惨的,当属毛岸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岸青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次子,出生于1923年。

在那个动荡不堪的年代,作为父亲的毛主席正投身于革命事业中,几乎缺失了儿子们的整个成长过程。

次子刚刚满月,毛主席就奉命赴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无法照顾身体虚弱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幼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后的日子里,毛主席分身无术,被迫和妻儿们聚少离多,为了国家而舍弃了自己的小家。

1927年,毛岸青刚满4岁,就和母亲和兄弟一行4人被父亲秘密地送回外祖父家的长沙板仓。

匆匆安顿好妻儿的毛主席,未被儿女情长所牵绊,马不停蹄地连夜出发,去发动并组织秋收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0年,杨开慧被捕入狱。

国民党军阀千方百计地逼迫她和毛主席断绝关系,但至始至终都无法撼动共产党员坚定的意志,恼羞成怒并痛下杀手。

而那时的毛岸青未满7岁,过早地遭遇了人生三苦之最:早年丧母。

随后毛家三兄弟被秘密送往上海,由当地的组织照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好景不长,1931年由于可耻叛徒的告密,上海共产党组织遭受国民党毁灭性的破坏,毛岸青和哥哥被迫流浪街头,独自觅食谋生。

整整5年,兄弟俩混迹于茫茫的大千世界,在兵荒马乱的年代靠着卖报纸、乞讨、捡破烂为生。

他们居无定所,睡在破旧的寺庙里或者是马路边是家常便饭,境遇之惨堪比张乐平笔下的《三毛流浪记》里无家可归、受尽人间凄苦的三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祸不单行的是,年幼的毛岸青因不满报纸上的虚假新闻:诋毁自己的亲叔叔毛泽覃为匪徒,愤怒得无以伦比。

他发泄似地用稚嫩的笔迹在电线杆上呼喊:打倒帝国主义!不巧被当时的巡捕逮住,不分青红皂白地甩起警棍往死里抽打年幼的毛岸青。

他被打伤了后脑,精神上遭受了巨大的刺激,留下无法治愈的终身残疾。

情绪稳定的时候尚好,可一旦受到刺激就容易发作而危及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次拒见毛岸青:用心良苦的伟大父亲

直至1936年,毛岸青兄弟俩的悲惨命运才得以止息,党组织在上海的一处破烂的寺庙里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孩子。

回到阔别多年的父亲身边,支离破碎的家庭得以团聚,大家百感交集,久久不能言语。

父子团聚的日子无疑是温馨且幸福的,然而形势逼人,无法允许他们长久厮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生活稳定后,兄弟俩的学习进修之事提上日程。当时共产党与苏联的关系密切,苏方计划接收中国革命烈士、党和红军领导的子女前往进修深造

毛岸英和毛岸青正好符合条件,便由组织安排,1937年由康生带队前往莫斯科开启修学之旅。

兄弟俩先是在国际儿童院生活和学习了一年,熟悉苏联的情况。恰巧贺子珍那段时间正呆在苏联养病,因此组织上安排俩兄弟与贺子珍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贺子珍十分心疼毛岸英和毛岸青,视他俩为己出,弥补了他们早年缺失的母爱,并品尝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

兄弟俩是真心喜欢贺子珍,闲暇时间会主动帮助贺子珍学习俄语,尽快融入异国他乡的生活。

贺子珍在苏联的遭遇相当不幸,刚产下一儿子后夭折,情绪陷入了极其低落的状态而无法自拔。幸亏兄弟俩陪伴在身旁,加以宽慰,最终依靠坚强的意志走出低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4岁的李敏被送到苏联后,这个特殊的小家庭就更圆满了。

年幼的妹妹天真无邪,对哥哥们天然的崇拜和敬仰,主席父亲犹如一根隐形的丝线,维系着兄妹们天然的手足之情。

但上苍并未真正赦免这多灾多难的一家人,更加残酷的考验还在后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爆发朝鲜战争,刚从苏联学成归国的毛岸英主动申请上前线参加抗美援朝,为国而战。

然而,上苍无眼,这么优秀的青年却在一次战役中遭到美军突袭而壮烈牺牲,年轻的生命就这么折损了,仅仅28岁。

这个噩耗对本已人丁稀少的家庭是致命的打击,毛岸青根本无法接受一直陪伴自己的兄长就这么抛下自己,脑部的炸弹毫无征兆地被引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1年,毛岸青再次被迫远赴苏联接受治疗,孤零零的一人在异国他乡与孤独和无助相伴。直到1955年,病情基本稳定后,毛岸青几经波折才重返祖国大连继续治疗。

1957年夏天,主席专门去大连探望病重的儿子,看到儿子的病情大有好转,很是开心和兴奋。父子俩亲切轻松地交谈了很长时间。

再次得到父亲的关心和鼓励,病中的毛岸青感到极大的宽慰,这是父子俩难得的相聚时刻,彼此都相当珍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从那次探望之后,毛岸青多次向组织申请要见主席,但主席却一直不予安排。

旁人多有疑惑,但都不便多言。

直到有一次,担任机要秘书的谢静宜实在憋不住了问主席:“您为何拒绝见儿子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向坚强无比、从不纠结于儿女情长的主席直接哽咽泪目,喃喃作答:“我不敢看他啊,一看到他,我自然就会想起他去世的母亲和哥哥,还有为革命牺牲的众多的人”。

此时的主席已经步入古稀之年,偶尔的伤感,偶尔地流淌思念故人的泪水。

主席更加心疼儿子的疾病,担心自己的过度动容,情不自禁的悲怆刺激加重儿子的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身为父亲,主席深知自己无法保全儿子一辈子。

因此通过信件,主席不厌其烦地叮嘱儿子要选择低调,希望身患顽疾的儿子去过安宁的日子。

主席曾在信中劝诫儿子:你应当有自己的前程,或好或坏,都取决于你自己的努力,还和你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

主席就是用这样特别的方式,看似狠心,实则用心良苦,为儿女们“谋计深远”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伟人的舔犊之情与众不同,子孙们平安顺遂如主席所愿

伟人之所以能成为伟人,他必然与普通的凡人有不同之处。

心系天下苍生的主席,怀揣着对国家和民族的大爱,而分配给自己妻子、儿女们的小爱自然所剩无几。

刚找回失散多年的两兄弟时,主席在百忙之中尽量抽出时间来弥补曾经的缺失,特意把他们接到身边朝夕相处以培养迟来的父子之情,更是通过孩子们缅怀他们的母亲——自己一生的挚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孩子们远赴苏联进修期间,主席陆陆续续写了几十封的家书,均以“岸英、岸青吾儿“开头。

鉴于岸青的特殊遭遇,主席更希望他能自食其力,在某个领域里实现自身的价值。

当毛主席得知毛岸青能做俄文翻译时,高兴得溢于言表,赞叹道:“太好啦,岸青不仅仅是我的儿子,更是一个优秀的俄文翻译,这才是他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父子俩难得相聚的时刻,会一起下棋、唱歌。《国际歌》是他们的固定曲目,更是见证他们父子情深的一首歌曲。

毛岸青30多岁了尚未婚配,主席很是操心。向来主张自由恋爱、很少操心儿女婚事的主席对毛岸青很难放手不管,否则如何向他母亲交代?

他特意把儿子叫到身边谈论此事:“你是我的儿子没错,但不能要求太高。你对外公开的身份只有一个,就是俄文翻译。你要开始认真地找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觉察到毛岸青与邵华之间暗生情愫,但却一直没有挑开直说,确立关系。

主席关键时刻出手,助儿子一臂之力。

1960年,毛岸青终于和心仪的姑娘喜结连理,了结主席的一桩心愿。婚后的毛岸青生活稳定,并于1970年喜获麟子毛新宇。

宁静甜美的家庭生活令毛岸青沐浴在幸福之中,他越发领悟到父亲要求他低调朴实的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年的毛岸青,和夫人邵华一起共同主编文集《我们爱韶山的红杜鹃》、纪实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主席》,并参与策划《杨开慧》等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

2007年,毛岸青走完他坎坷且富足的一生,享年84岁。

这一路走来,主席为之计深远的明智之举相当的超前,值得天下的父母深思并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