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阿佤人民再唱新歌》这部剧之前,音乐剧导演高瑞嘉从未接触过主旋律题材的剧目。

他被誉为当今中国音乐剧界的"铁三角"之一,是《妈妈咪呀》中文版的中方驻团导演,他执导的《水曜日》被称为音乐剧界的《盗梦空间》,作品《隐婚男女》还曾获得2018年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最佳国际音乐剧奖"。

具有丰富商业舞台经验的高瑞嘉,会如何处理一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音乐剧?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导演高瑞嘉。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导演高瑞嘉。供图

创新的说唱完美搭配跌宕的剧情

"我们其实一开始就想把它做成一个标准化的音乐剧。"高瑞嘉心中的答案简单明了。

以往人们印象中的主旋律戏剧,都会有些宏大。考虑到音乐剧的商业属性,为了更好地让观众接受,他想到了一个特别的方式:在传统的"戏加唱"模式基础上,融入大量的说唱

在一些比较场面性的桥段,例如主角李天有劝说群众时,往往需要传递较为清晰的信息。这时候,演员之间的对话如果使用惯常的对白与说教,就有可能让观众感到无趣,难以接受。

"加入了说唱的节奏,就可以更加直接地将信息传递给观众,剧情和表演也就不会显得无聊。这比简单地说要有效得多。"高瑞嘉说,这样也会更容易吸引年轻观众的兴趣。

而在情感性的段落,如李天有在面临困难时的低落心境,或者妻子对他表达支持时的真情流露,则回归到抒情的演唱,引起观众共鸣。这样的节奏变化,让整部剧变得跌宕起伏、张弛有度。观众观剧体验更加酣畅,也更能享受到变化丰富的音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剧照。供图

高瑞嘉也有意地让李天有面临不断升级的冲突,把一个个困境化作戏剧动力,推动剧情与人物内心不断向前发展。

李天有刚来佤山时,看到了前任扶贫干部对扶贫不太情愿,这首先就给了他一个心理上的冲击。随后,他看到了贫穷的黑妹一家,内心产生震动,想要努力改变她的境况。此时多雨的佤山爆发泥石流,灾难过后李天有痛定思痛,下决心要带着乡亲们往前走。当一切看似走上正轨,来自家庭的矛盾又摆在了李天有面前……

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困境与自我突破中,李天有的内心发生了变化,逐渐成长,一次次做出新的抉择。剧情也就在主人公的不断成长当中,一步步达到高潮。

佤族演员勤学苦练,最终惊艳全场

在整部剧的排练过程中,令高瑞嘉最担忧的一个问题,就是佤山群众演员们的表演状态。

制作一部出彩的音乐剧其实并不容易,需要演员有大量的专业训练,在演唱、表演与舞蹈等方面都具备优良素质。在高瑞嘉平时工作的上海,完成一部音乐剧尚且不易,云南偏远山乡的普通群众,之前对音乐剧没有概念,他们能承担这一重任吗?

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表现力尤其不错,但要求他们演唱、表演、舞蹈同时进行,就有些困难了。

高瑞嘉想到的办法是,紧急教学,然后在大量的排练和练习中进行指导。

这下,轮到演员们犯难了。在短时间之内接受海量的音乐剧专业知识和训练,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头脑发懵,甚至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演唱,如何起舞……

面对压力,演员们没有退缩,而是全情投入到大量、集中、高负荷的练习中去。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高瑞嘉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可贵品质,这种品质最终促成了质变。

阿佤人是简单纯粹的。面对困难和挑战,他们不会考虑劳累与否或个人得失,心里想的只是如何齐心协力,把这个坎迈过去。更重要的是,他们身上有一种对生活的信念感和仪式感,或者说一种精神性的相互鼓励。一旦对一件事情有了仪式感,大家都会非常慎重和认真,拼了命也要去完成,全力以赴、做到最好。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中的佤族演员们。供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中的佤族演员们。供图

高瑞嘉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一股冲劲。这股发自内心的原动力,是他们想要做好一件事的愿望、想要尽情表达自我的热情。

"这与他们对走出大山、看到更广阔世界的渴望是一致的——或许称之为信仰也毫不为过!"

就这样,在日复一日的高强度练习中,群众演员们的演唱与表演都渐入佳境。最终呈现在舞台上的效果,令高瑞嘉都觉得惊喜万分。

"这部剧即将去到北京,真正地从山里走出来,这对他们而言意义非凡。"高瑞嘉在佤族演员们的眼睛里看到了发自内心的喜悦,这是最令他感动的时刻。

希望更多人感受扶贫的不易

执导这部音乐剧,对高瑞嘉来说,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最初,他与大部分人一样,对扶贫的认知停留在新闻报道之中,对扶贫的细节缺乏具体可感的了解。直到为《阿佤人民再唱新歌》做了大量的案头准备工作,并且去到西盟实地考察、亲眼见到扶贫干部和佤族民众之后,扶贫在他的心中才变得鲜活起来。

最大的感受是,"确实挺难的。"基层扶贫人员付出了太多代价,但却不为人知。他记得每一次扶贫干部向他说起当初的经历时,都会流泪痛哭的景象,可想而知背后是多少难以为外人道出的心酸。

阿佤山只是全国扶贫工作中的一个具体的点,在全国,还有很多地方,扶贫干部们都在做着同样的事。高瑞嘉说,他们用自己的付出,想让贫困群众摆脱贫困往前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他认为这种精神提升了自己的民族情感,这场伟大的减贫奇迹,振奋人心。

这样一部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音乐剧,在高瑞嘉的职业生涯中也留下了特别的痕迹。第一次打造主旋律作品,他在呈现手法上有了新的尝试,完成了很多在商业剧中完成不了的想法和想象。这部剧也改变了他原来对主旋律舞台剧的一些观念,主旋律其实并不一定要非常宏大,它也可以更加人性化,并且融入创新的音乐元素,更加有效地传递给普通观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佤人民再唱新歌》演职人员合影。供图

"我也希望,不同的人看了这部剧,可以有不同的收获。"

对扶贫干部而言,这是一种记录——已经离开扶贫岗位的人,能唤起往昔的回忆;即将接续奋斗的后来者,能从中汲取继续前进的动力。对于从贫穷中走出来的民众,可以更加热爱当下,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而对普通观众来说,能从剧中真切体会到扶贫的不易,知道有很多默默无闻的人在做这件事情,就已经达到了教育意义。

"大家现在享受的幸福生活,看似一切风平浪静,但其实是有很多人在付出的。看剧的人或许并不一定会因此而感动,但是至少他们知道了,这就够了。"高瑞嘉说。

云南网记者马元西

跟着音乐游云南│阿佤人民的"新歌",从一首歌唱到一部音乐剧

当阿佤人遇到音乐剧——制作人龚婷访谈

音乐剧为基层扶贫干部而作——《阿佤人民再唱新歌》编剧杨耀红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