崭新的楼房,整齐的路灯,平直干净的水泥路直通院户,房前屋后栽植的蔬菜长势喜人,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脸,跳着欢快的傈僳三弦舞,幸福的歌儿传遍四方……近日,记者走进风平镇帕底村委会兴龙小组,见证了傈僳人家的幸福生活。

风平镇帕底村委会兴龙小组是风平镇唯一的傈僳族寨子。上世纪九十年代,邻近龙陵县兴建岔河水库,由于当时移民安置政策措施不够完备,部分移民以投亲靠友、集体招工等方式自行搬迁到芒市境内安置,因无法按正常渠道办理落户手续,导致部分移民长期存在无户籍、无土地、无房屋、无基层组织管理和无就业岗位等“五无”问题,对移民生产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严重制约着移民群众的长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32岁的余连轩,在7岁那年随着父母投靠芒市亲戚家,当时生活、读书就医的困难窘迫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我们当初下来的时候,因为我们是从外面过来的,读书会产生借读费,我们生病到医院拿药,都没有办法报账,我们这方面的困难就相当多。如果需要办理什么,我们非得要回到原来的地方去办,包括生病去医院所有的款项(医疗费用),都寄回到那边,从那边还要经过层层的关系,才能给我们报销。”余连轩回忆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4年,芒市搬迁安置办为彻底解决龙陵县岔河水库迁入芒市移民“五无”问题,以风平镇帕底村兴龙小组作为芒市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唯一集中搬迁安置点,用7年时间,积极开展宅基地征收、危房改造、耕地配置、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等,扎实开展避险解困试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十四五期间,芒市搬迁安置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搬迁安置办关心支持下,积极地实施了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为我们兴龙小组解决无户籍、无住房、无耕地、无基层组织、无就业“五无”问题,先后投入项目资金950多万元。当前我们为兴龙小组实施了人畜分离养殖小区,我们兴龙小组的群众与周边村民能够和睦相处,群众的出行就学、就医进一步的方便,为我们下一步开展乡村振兴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芒市搬迁安置办工作人员甘功富介绍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避险解困工作事关广大移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通过实施芒市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危房改造、耕地配置、交通道路和文化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彻底解决了龙陵县岔河水库自行外迁芒市安置移民“五无”问题,改善了移民生产条件,提高了移民生活水平,确保了水库移民安置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余连轩对我们说:“我觉得,随着国家水利后期扶持政策越来越好,再加上安置办对我们的关心各方面,我相信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兴龙移民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图:芒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 曾麻干

责编:邢 婧

审核:张崇喜 刘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