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手中有一笔闲钱,你愿意做投资还是消费?2021年7月5日,央行发布了2021年二季度储户意愿的调研报告,根据调研结果显示,选择“更多投资”的老百姓占比达到25.5%,同比一季度减少3.1%;而选择“更多消费”的老百姓占比达到25.1%,同比一季度增加2.8%。

对于消费和投资,老百姓的选择相差无几。但是,除了这两方面,还有另外一种选择深得老百姓的青睐,那就是“更多储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悉,选择“更多储蓄”的占比远远大于消费和投资,达到49.4%,同比一季度增加了0.3%。根据央行8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7月,人民币存款总额为225.49万亿元,同比增长8.6%。

银行作为备受信任的金融机构,盈利能力一直很强劲。以国有6大银行来说,这6家银行不仅全部登上2021年8月发布的世界500强《财富》榜单,其中的工商银行更是成为全球银行业的第一名。根据计算,国有6大银行2021年上半年的净利润累计收入6348.93亿元,平均每天实现35亿元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除了好消息,还有“坏消息”,截至2021年8月1日,银保机构总共对1420家次银行发起处罚,累计没收罚款高达11.55亿。据悉,在今年的大额罚单中,银行理财业务成为处罚的“重灾区”,处罚内容主要包括理财业务的信息不合规、管理不到位等。

1900万元存5年,最后只有30元?

银行的理财产业一直被不少老百姓诟病,有一则新闻,就是与银行理财产品有关。曾经有一位储户,将自己的1900万元存到了银行,原本打算5年后取出来,不料5年到期,1900万元却“缩水”到30元,愤怒的储户将银行告上法庭,令人惊讶的是,该储户连续起诉了2次,可是2次都以失败告终,这是为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报道,这位1900万的储户以自己妻子的名义到农银银行的浙江青田支行办理业务,将1900万元存了9次,存款总额为 1928.8万元。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储户与银行某员工是朋友关系,于是储户让员工“管理”这笔钱,用于理财方面。而且,为了“方便”员工管理,储户还特别告知了银行卡的密码。

但是,理财向来伴随着风险,而且风险还不低,在“管理”1900万元的5年内,员工几乎“亏完”了这1900万,这就导致5年到期后,储户到银行领钱,发现自己的账户仅剩34.76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知自己犯了大错的员工“逃之夭夭”,但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最终这位员工被判处15年的有期徒刑,并且要偿还1900万给储户。

2次起诉,均败诉,为什么?

但是,因为理财而亏掉的钱已经追不回来,而且员工也没有经济能力偿还如此庞大的数额,对此,心有不甘的储户妻子一怒之下将银行告上法院,经过法院判决后,储户妻子的2次起诉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判决结果出来后,很多人感到纳闷,虽然说主要责任在银行员工,但是不可否认,如果银行监管到位,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情,银行怎么会完全没有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此,金融律师表示,当储户把1900万和账户密码交给员工时,就已经属于违规行为,而且两人是私下进行,没有任何白纸黑字的合同证明,所以和银行没有任何关系。另外,员工将1900万元的存款做理财投资,属于个人行为,而非银行监管不到位。综上所述,储户妻子的败诉情有可原。

专家表示,存款“留心眼”,避免“掉陷阱”

虽然银行有银保监会的监管,但是对于储户来说,到银行办理业务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将自己账户的密码告知给任何人,也不要因为与员工“有关系”就将自己的存款交给对方打理,因为这种行为属于私人行为,如果存款遭受损失,储户起诉银行,很难保证起诉成功。

另外,在达成任何协议之前 ,一定要一份纸质合同,并且所有签署的文件都需要有银行的公章,这样才能保证法律生效。总而言之,只要储户多留心眼,就能预防“套路”和“陷阱”,你说对吗?

你在银行办理业务时有没有“踩过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