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粤读通”工程被列入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目前,广州、深圳、珠海、佛山、韶关等21个城市、22家省市级公共图书馆已实现互联互通互认。

读者在人工服务台使用“粤读通码”借书

“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充分依托广东省数字政府“粤省事”平台、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平台优势进行开发,以读者数字证卡——“粤读通码”的形式呈现和使用。2021年4月23日,“粤读通”项目在“粤省事”平台正式上线。市民无需办理实体借书证,只要动动手指便可“一键式”注册,成为任何一家图书馆的读者,办理图书借阅、续借、查询等业务,更可浏览下载各馆的电子资源,充分享受“一次办理,全省通用”的便利。截至9月21日,开通并领取“粤读通”电子证照的读者达2.56万人次。

“粤读通”工程是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在“十四五”期间促进图书馆行业开放融合发展、推动省内图书馆服务一体化建设的创新尝试。除了依托“粤省事”平台,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还独立开发“粤读通”专用小程序和动态“粤读通码”,为读者提供安全、便捷的借阅服务。

“粤读通”具有三大成效。一是通过人脸识别等方式与广东省身份统一认证平台进行实名认证,保障用户数据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简化读者办证步骤的同时,实现省域合作图书馆读者信息互通互认。二是充分利用“粤省事”实名用户超亿级的高频应用入口,嵌入“粤读通”数字证卡服务,实现“粤读通”服务开通、“粤读通码”证卡添加等功能。借助“粤省事”平台加强“粤读通”的应用宣传推广,提升图书馆服务的公众知晓度、参与度和便捷度。三是由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独立开发“粤读通”专用小程序和“粤读通码(动态)”,读者初次登陆领取电子证照时,只需绑定小程序便可重复使用。

未来,“粤读通”工程将逐步覆盖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进一步打造高质量公共文化便民服务品牌,提高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营造“书香岭南”全民阅读氛围。

刘嘉青摄)

责编:李一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