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骨质疏松,日常要注意防范了,可别让骨头越来越脆了。”

这段时间,梁阿姨经常腰酸背痛,到医院看病,医生提醒她要注意预防骨质疏松

“嗐,原来是骨质疏松,我还以为是什么大问题,心慌了好久。我今年68岁了,年纪越来越大,骨质疏松也不奇怪,再说骨质疏松也不算啥病,这有啥好主意的?”梁阿姨不以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别拿骨质疏松不当“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骨病,表现为全身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简单来说,就是骨密度和质量下降,变得“稀疏”了,骨头也就越来越脆。

调查显示,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骨质疏松发生率为19.2%。其中,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比男性高,常见于绝经后的女性,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钙摄入量下降有关。

骨质疏松也与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钙调节激素分泌失调,致使骨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的风险也会随之增加。此外,营养不良、缺乏运动、严重缺钙等,也容易引起骨质疏松。

由于骨质疏松缺乏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人不了解骨质疏松的危害,以为骨质疏松就是缺钙而已,问题不大。

实际上,骨质疏松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危害。发生骨质疏松之后,如果不及时治疗,骨量就会不断丢失,引起骨痛、脊柱变形、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增加治疗难度,不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需要引起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注意:这些药,可能让你的骨头变脆

除了上述常见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的原因之外,很多人都不知道,有一些药物,长期服用的话,也会增加骨质疏松的风险。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属于强效抗炎药,如地塞米松、强的松、倍氯米松等。

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容易促进蛋白质的分解,导致肠钙吸收降低,血清甲状腺激素升高,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引发骨质疏松。

数据显示,即使是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一年后发生骨质疏松的概率也高达30%~50%。

因此,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抗癫痫药物

苯妥英钠、苯巴比妥等药物长期服用,容易促进维生素的降解,使得消化道对钙的吸收减少,从而导致低钙血症,而低钙血症可使患者的骨容量减少10%-30%。

因此建议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的患者,服药3-4个月后,需要开始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3、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如优甲乐等,可以帮助患者补充甲状腺激素,但如果过量使用,则会引起骨骼系统脱钙、骨吸收增加而导致骨质疏松症,使骨折风险增加。

所以,在使用甲状腺激素的时候,要谨遵医嘱,定期监测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切忌过量。

4、肿瘤化疗药

化疗药物的常见副作用之一就有骨质疏松。如甲氨蝶呤会降低成骨细胞的活性,增加破骨细胞的数量而引起骨质疏松,长期大剂量应用可能导致甲氨蝶呤骨病(骨痛、骨质疏松症、压缩性骨折);环磷酰胺易引起成骨细胞损伤造成骨发育不全,影响骨代谢;阿霉素则会通过抑制成骨细胞使骨髓质和骨皮质的厚度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重视骨头变“脆”的信号

尽管骨质疏松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当骨头变脆的时候,还是会有一定的表现。比如:

1.不明原因的腰背痛

腰背痛是大部分骨质疏松患者的首发症状,具体表现为全身骨痛或者酸痛,尤其是在翻身、站起或者长时间走路之后,腰背痛的症状最明显,而且持续时间比较长,出现的频率随着病情的进展越来越高。

2.脊柱畸形

骨量不断丢失,脊柱畸形会越来越明显,脊柱椎体高度变矮5-10㎝,同时椎间盘退变,导致身高变矮,伴随着脊柱疼痛、下肢关节疼痛等症状。

3.脆性骨折

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为脆性骨折。脆性骨折常发生在胸、腰椎、髋部、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当椎体压缩性骨折,脊柱变形,胸廓畸形,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会明显减少,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等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生活中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除了降低药物摄入的影响之外,日常也要尽量避免引起骨质疏松的诱因,做到:

科学膳食,营养丰富,不挑食。多摄入钙含量和维生素D含量丰富的食物,比如鱼类、蛋类、奶制品、蔬菜、牛奶等。口味要清淡,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多喝水,少喝咖啡和含糖饮料。

合理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肌肉力量训练为辅。每周运动3-7次,逐渐增加运动量,但一定要坚持。老年人要少做躯干屈曲、旋转动作,以免发生扭伤、跌倒。

合理晒太阳。维生素D除了来源于食物,还来源于日照,在阳光较为柔和的时候,可以适当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以及钙质的吸收。

总而言之,一定不能小看骨质疏松,当心“小病不理,大病要命”。日常生活中,要学会保养骨关节,降低骨质疏松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