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残酷的现实世界,未成熟的少年的性格总是会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矛盾与转变。
只有经历了种种磨难,拥有直面苦难的勇气,人才可能在蜕变中形成稳定的性格,树立坚定的信仰。
一个叫月亮的小女孩,在战争中失去了父母,也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小小年纪被迫独自生活,性格冷漠孤僻的她最喜欢的事就是独自在阁楼中看月亮。
她的姐姐月季带她到保育院,新朋友热情地过来和她打招呼,她却冷漠地关上了窗户。但保育院的小七、菜头、石头和手绢儿并没有不理她,而是主动来找她玩。渐渐地,她开始重新接纳身边的善意、接纳身边的人。
她也不再沉溺于父母牺牲的悲伤之中,而是将细腻丰富的情绪体现在对于朋友和孩童等身边人的照顾中。当保育院要因为战乱不得不搬离碧湖镇时,月亮会 “一个人站在一块石头上”,忍不住想念南山和瓯江等事物的美好。
但当她和大家来到云和县重建保育院时,她又踊跃成为了带头工作的孩子之一,努力为新保育院的修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大家搬离碧湖镇时,保育员阿秋哥趁没人注意在姐姐月季的行囊里偷偷放了一朵杜鹃花,正当月季奇怪是谁送自己花时,月亮说是阿秋哥。“她只是觉得,阿秋哥对姐姐月季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阿秋哥和月季微妙的情感变化穿插在故事中,被心思单纯细腻的月亮所感知。
通过这些细节不难看出,月亮的孤僻冷漠和丰富情感逐渐在儿童保育院事业中慢慢融合,最终升华为温柔和细心的性格。
这是“烽火少年”系列丛书中的一个故事,由人气儿童作家海小枪枪创作。在这一系列中,还有《童年的远山》和《我的小小团》两篇。
《童年的远山》的主角是一名出身地主家庭的孩子,他被日军俘虏后被新四军所救。娇生惯养的他之所以留在新四军,是因为贪恋厨子张大山做的裤带面的味道。在军营里,他像极了养尊处优的“小王子”“小公主”。
但这位叫赵小乐的少年,内心始终是天真无邪的,对任何人都抱有同情之心。故事中有个场景,是他将日军士兵的遗物——糖果放在了溪流中,希望它能漂回物主的家乡。
“在赵小乐的心里,新四军战士是人,日本鬼子其实也是人,谁也没比谁多一个鼻子或者多一只眼睛,每个人都有自己思念的人。可为什么大家不能做朋友,而一定要打来打去呢?”
对于赵小乐来说,他娇生惯养的性格源于原生家庭优渥的生活条件,而新四军为保护赵小乐而牺牲的无畏精神,则让赵小乐开始反思原来的舒适生活。
同时,在为新四军伤员服务的日子里,赵小乐之前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和天真性情让他能够更好地服务伤员。赵小乐既为伤员画像,又为伤员写家信,令战士感动,而他所写的家信,也让每个所读的人动容。
在故事的最后,原本娇纵天真的赵小乐,在抗日战争的后勤事业中也得到了磨练和改变,细心周到的服务精神让人不敢相信他原来是个“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小少爷。
《我的小小团》讲述的则是一个乱世寻亲的故事,也是一位少年成长蜕变的故事。主人公稻穗孤身去上海寻亲,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改变他一生的伙伴。
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让一个少年真正摆脱内心敏感所带来的无谓执念,完成心灵深处的蜕变呢?这个故事便由大家自己去阅读和体会吧!
其实国内不乏一些抗日题材的儿童文艺作品,我们所熟知的就有王二小、小兵张嘎等。但身处和平年代的孩子们真的会对这些战争年代的儿童英雄产生共鸣吗?
虽说乱世出英雄,可实际上英雄并不多见,更何况是儿童英雄呢?其实在那个年代能够活着便已是万幸,就像《灰月亮,白月亮》中的保育员院长所说:“我们生活在战乱年代,这并不是我们能选择的,但不管怎么样,都要活下去。”
确实,身处乱世,努力适应生存才会有希望。因此作者海小枪枪并没有浓墨重彩地去描绘光辉高大的儿童英雄形象,而是将那个年代普通孩子们的蜕变与成长娓娓道来。
故事中的孩子们因为残酷的环境,性格变得矛盾且敏感,会害怕、会有小脾气、会调皮捣乱,但是在困难和危机来临时,他们也会坚强、会鼓起勇气、会团结起来去抵抗黑暗。
“不要害怕,不要气馁,更不要失落,我们应该像初升的朝阳一样,就算是一点点的光亮,也可以把整个世界都照亮。”
著名导演麦基曾说过,“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性格真相,而且还在其讲述过程中展现人物内在本性的弧光或变化”。
“烽火少年”的故事呈现了月亮、赵小乐和稻穗三人的内在本性的揭露过程,表现他们在抗日岁月中的成长经历。毫无疑问,这能让读者深切感受生命蜕变的震撼力量。
“烽火少年”系列丛书包括《我的小小团》《童年的远山》《灰月亮,白月亮》三篇虚构中篇小说,它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抗日时期的三位孩子一步步成长的故事。
他们虽然有着不同的童年和性格,但最终都在战火岁月中实现了蜕变,在为祖国奋斗的事业中实现了自我价值。
这种生命成长的毅力让人钦佩,相信不论何种年纪的读者,都能在这群孩子的故事中有所感悟,坚定或者重拾面对苦难的勇气,感受生到命蜕变的力量!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