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大庆,与有荣焉。忆峥嵘岁月,看今朝辉煌。逢祖国华诞,祝繁荣昌盛。大众日报客户端联合大众日报丰收副刊推出“2021国庆特辑”,诚邀请您参与,写出您心中的礼赞。

稿件要求:字数不限,有配图和视频更好。

在那遥远的地方

刘继春

总有这样一个地方,婉转心底,时常入梦,牵挂,思念,向往,欲罢还休。于我,于我家,这里是青海。

六年前,我走进这片土地,是以自驾旅游者的身份,环游青海湖。塔尔寺的神圣庄严,倒淌河的滴泪传说,茶卡盐湖的天空“镜约”,以及青海湖畔的天蓝海阔、云卷云舒,都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痕。那时候,青海写在我记忆中的,更多的是美,美得让我感叹“忘了人间”。

这一次,我是援青人的家属,携两个儿子,不远千里来探望我的丈夫。当我再次站到这片土地上,亲切,心安,自豪,期盼……各种情绪袭来,泪在不觉间湿了眼睛。那些萦绕于心的担忧,在见到亲人的那一刻,松开攀爬的须蔓儿,给心灵松了绑。

山东对口援建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已十余年,多少山东儿女远离家乡,奔赴高原,支援西北建设,用大爱情怀和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当我家老邵同学决定到青海海北工作的时候,我的内心是崇拜和支持他的。能为建设那遥远的地方贡献些绵薄之力,是大丈夫所为,也当为。

这样一段经历,于他于我,过程也许无比艰辛,也许充满困难和考验,但也会让我们对人生、责任、生命等等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悟。犹记去年十月的一天,济南的秋意还未浓,海北却已是大雪纷飞。视频电话中,老邵同学告诉我,他第二天一早要执行任务,去祁连山里的一棵树管护站采访。这一天,我心中忐忑不安,担心他的安全,又怕打电话打扰了采访。好不容易挨到中午给他拨打了电话,暂时无法接通,再打还是无法接通。脑海里开始各种猜测,是不是气温太低导致手机关机,是不是深山里没有信号,会不会雪天路滑有危险……一天拨打了多少次电话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晚上九点多他终于接了电话,说山里没信号,雪很大,幸好司机有经验,他们刚冒雪赶到营地住下。我听着,哽咽难言,一天揪着的心终于放下了,更能理解,但“平安”二字,多少深长。

不来到老邵同学工作的地方,我不知道这里是当地出了名的“高原断氧层”,也明白了他一宿宿睡不着觉的原因——缺氧。在老邵同学援青期间,赶上小儿子感冒发烧的时候,我半夜抱孩子打车去医院急诊,即使是凌晨一两点,也总能接到他的问候电话。以前是为了安全,我的打车软件连着他的手机号码,夜晚打车便会分享行程到他的手机。后来,这样的手机设置成了他远隔千山万水陪伴我,分担我的压力和焦虑的载体。我担心他睡不好,一度想更改设置,但是他说自己睡得晚。现在明白,他是因为高原反应常常失眠。来到海北,儿子们天性使然,避免不了追逐嬉戏,可稍微一跑就觉得心慌气短,小儿子更是一不舒服就央求我抱着。从平原到高原,这三千多米的海拔差,那些援青人就是在失眠和种种不适中慢慢适应的吧。

与上次到青海不同,上次是为了让大儿子“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程也主要集中在青海湖南岸,海北只是匆匆路过。这一次,我们的行程定格在海北,老邵同学工作驻地周边。我想让两个儿子看看父亲工作的地方,理解父亲的辛苦和担当,理解所有援青人的奉献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

这里有美丽的金银滩草原,是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的诞生地,还曾是鲜为人知的神秘禁区,是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研制基地。我给儿子们讲钱三强、邓稼先、于敏的故事,那些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科研人员,那些为了支持核事业搬离故土的牧民,都是我们心目中的英雄。大儿子从小喜欢研究物理,听得格外入迷,我想,他对“两弹一星”精神会有自己的理解。

这里有青海湖的特有物种——湟鱼,又称裸鲤。恰逢七八月份,它们为了繁衍后代,正在进行逆流而上的生命之旅。湟鱼在淡水中产卵繁殖,在咸水中生长生活,每年这个时候的湟鱼洄游堪称世界奇迹。当儿子们看着成群结队的湟鱼克服流水的阻力,躲开水鸟的袭击,艰难地游上一个个石阶,兴奋、震撼之余,开始崇敬这“怒放的生命”。

这里还有“山东海北一家亲”的深厚情谊。时光荏苒十多年、距离跨越两千公里的携手共建,让鲁青两地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们和楼下的超市主人攀谈,他听说我们从山东来,格外热情,言语间对山东充满了感恩。在景区门口,售票的工作人员一看我们的身份证,微笑着告诉我们海北的景点对山东人是免费的。在这片土地上,目之所及,心之所感,有梦幻海北的风景,还有无处不在的亲情和温暖。

一次高原探亲,一段家人团聚的时光,也是一段心灵的旅程。我们在那遥远的地方,读懂了老邵同学心中的热爱,也有一颗“热爱”的种子,种在了孩子们心里。此刻,老邵同学已结束援青工作回到我们的小家,依然时刻记挂着海北。“这两天海北在下雨”,晚饭时他不经意地说。我知道,海北,已铭刻在他的生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