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覆盖在面包坯上的新鲜猪网油是制作网油吐司的关键配料 李晓春 摄

中新网江门10月4日电 题:国庆假期广东台山滨海游火热 特色“网油吐司”供不应求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今年国庆假期,到广东侨乡台山市旅游的旅客明显增多,滨海沿线各景点单日接待量暴涨,其中川山群岛旅游度假区10月1日、2日连续两天发布最大接待量的预警通告。滨海游火热直接带旺了当地的餐饮业和住宿业,品尝当地的海鲜和特色美食,是众人滨海游最直接的体验。

“今天来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台山青蟹养殖主产区的都斛镇吃饭,除了吃到肥美的奄仔蟹,还有幸品尝到台山特色‘网油吐司’,当地人又称网油包。据服务员介绍,这款网油包新鲜出炉后,温热时吃会口感最佳,每只售价4元,每天限量供应。个头比普通饭碗略大的网油包,需恰逢刚出炉时或提前预订才有口福品尝到。”10月2日,来自广州的伍女士与家人在台山都斛镇用晚餐时发微信朋友圈如此写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炉烘焙前,需在表层抹上蛋液 李晓春 摄

据了解,吐司是西式面包的一种,在欧美式早餐中较为常见。作为中国第一侨乡,每年往返台山和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络绎不绝,给当地餐饮行业注入了新的创作元素和发展理念,咖啡厅、西餐厅、茶餐厅等应运而生,催生了不少中外结合、创新改良的特色美食,网油吐司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炉内温度的升高,猪网油发生质的变化 李晓春 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西式面包一度成为台城及乡镇茶楼饭馆茶市中的特色点心,一壶热茶配一个西式面包,是当时比较常见的搭配。”曾在台山市四九供销社开设的茶楼从事点心制作的黄师傅透露,新鲜出炉的西式面包在当年比蒸出的包点更畅销,味香、色靓、新奇、多变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茶市中的“必点”,当年有经验、有想法的点心师傅几乎可撑起茶楼的“半边天”。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们饮食习惯的转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菠萝包、鸡映包、豆沙包、奶油包、椰香包、叉烧包、咸甜包、芝麻包、网油包等烘焙面包,如今在台山百姓的心目中已变成日常点心,但仍有个别茶楼饭馆将其中一两款做到极致,成为地标式的招牌点心,如冲蒌镇冲洋酒店的芝麻包、都斛镇潭溪酒店的网油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刚出炉的网油包色香诱人 李晓春 摄

“在台山,做网油包的肯定不止我们这一家,但大家想吃网油包时,肯定会想起‘潭溪’。据闻,都斛圩较早期的北园茶楼已有网油包供应,开业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潭溪酒店,从我接手至今已有十几年,每天茶市也有网油包限量供应。除了满足茶市需求之外,还会按客人的外卖订单来制作,附近很多餐厅、酒店为丰富食客的选择,会提前从我们这里下订单供应给食客品尝。”潭溪酒店的老板赵先生介绍道,网油包的制作技艺在都斛镇已传承和发展超过三十年,该酒店的网油包主要在馅料和配料上下功夫,通过严把质量关来赢得顾客的良好口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完成发酵的网油包 李晓春 摄

“网油包外面那层是猪网油,猪网油包裹住的面包坯里有四分之一熟鸡蛋、一块广式腊肠和一小勺秘制肉馅。经约1小时的发酵,入炉前在表层抹上蛋液,大概十二分钟的高温烘焙后,猪网油与面包表层合成一体,覆盖在馅料上方的猪网油晶莹剔透呈琥珀色,从外表可隐约看到里面的蛋和腊肠。”据潭溪酒店的赵师傅透露,刚出炉的网油包香气四溢,外表金黄发亮,吃到馅料时会有咸香带甜的口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油包被台山个别餐厅作为饭后点心提供给顾客品尝 李晓春 摄

网油吐司,这个叫法伴随着海内外台山人的不断迁徙和回流,以及台山人饮食习惯的变化,逐渐成为当地妇孺皆知和食客“打卡”的网红包。如今,滨海游、温泉游、乡村游的逐渐兴起,节假日到台山自驾游、深度游的旅客日益增多,包括网油包在内的众多台山特色美食,也都成为游客们的舌尖记忆。(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