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素有“鱼米之乡、花果之城”的美名,漳州的美食历经千年的传承、演化、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味,民间有“玩在苏杭二州、吃在福建漳州”的谚语。漳州美食众多,但只有那些历史悠久、佐证详细、传承谱系清晰、影响力大的美食技艺才能被评选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说漳州是小吃的聚集地,那么小吃的代表就是卤面。所谓的“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说起漳州,就不得不提到卤面,家家要做,人人要吃。红白喜事啦,搬家......重大家事都必须吃上一碗卤面。
对于大多数漳州人来说,卤面是家乡的味道,是美好一天的开始,是待客的礼节,任何的山珍海味都敌不过家门口这一碗浓稠的卤面在心目中的地位。凭借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18年漳州卤面制作技艺成功闯入“非遗界”,入选漳州市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堪称漳州小吃之冠。
其实我小时候不喜欢卤面的,当年下乡知青的老爸带着向往城市生活的老妈,外加上姐姐和五岁的我屁颠屁颠地回到了漳州,奶奶为了给我们接风洗尘打了卤面,结果我不买账,觉得好难吃。稠稠的汤汁不是我喜欢的。老妈老姐喜欢这个味儿,时不时有空没空的打卤面,哎,苦逼了我,老妈最后妥协,每次打卤面都会为我蒸上一碗白米饭,然后就萝卜干吃,简直被虐待……长大后参加工作,渐渐发现卤面的作用简直是无所不能,李大妈儿子结婚家里打卤面,亲戚朋友,街坊邻居都来吃,王阿姨家的媳妇生了大胖儿子,打卤面、朋友搬家打卤面,庙会打卤面,反正总结了一句漳州红白喜事都得打上一锅卤面就吃,所以到最后我也只能学着吃,不然就是好另类。渐渐
的
我也喜欢上了这个味道。
漳州有句俗话:“正是佐料周到,不是媳妇手巧。”说的是巧媳妇无论手艺多高,若缺少各种配料调味,做出来的食物口感也难以好吃。所以,卤面的口味佳否,全在于汤料的烹制配方。卤面所用的面条,为上等面粉加入适量的水、食盐、“大树碱”制成黄碱面条,煮熟后捞出,拌以少许食油,使其松散不沾粘,俗称“油面”。卤汤料则充分配选漳州的特产,如鱿鱼、干贝、扁鱼、虾仁、猪肉、香菇、笋丝、黄花菜、食盐、味精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烹炒,然后倒入肉汤,调以薯粉浆,稠稀勾芡,再倒入打散的鸡蛋拉丝即成。
食用时,将微碱的黄面条盛于碗中,淋上卤汤料,根据个人口味,撒上少许炸蒜丁、韭菜、豆芽、芫荽、香菜、胡椒粉等,趁热食之。目视色泽鲜艳,入口质嫩爽滑,香醇可口,令人食而不腻。
卤面是漳州最有名一种面食了,看似简单实则在细节上下了很多功夫。漳州卤面和其他地区卤面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面是加了碱的粗面,闽南的面条食物基本都以碱面做底。用碱水做出来面饼清爽弹牙,稍带一点涩味,味道特别却又让人停不住嘴。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对卤面的加料要求越来越多,从以前的炸豆腐,炸五香,增加了许多新的材料。漳州卤面就如老北京的豆汁,天津狗不理包子,河南烩面,云南过桥米线、厦门芋包、桂林米粉等,成为漳州小吃的特色美食,远方的游子归来,必然吃上一碗。小伙伴们,漳州卤面,你吃过吗?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