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

作为高端科技和高价值产业的典型代表,空天产业横跨装备制造、现代流通、科技服务等诸多领域,航空经济已成为很多先发城市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热点名词”。

航空航天是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高端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

目前,成都航空航天产业总规模已突破800亿元,基本形成了航空制造产业链、航天制造产业链。从航空枢纽经济发展来看,成都还是全国第三座拥有双枢纽机场的城市。同时,成都航线开通数等综合指标稳居全国第四、中西部第一,航空维修及航空金融规模已突破150亿元;在筹划未来方面,以“商业火箭-航天电子-卫星应用”商业航天为突破,加速产业集群培育和场景示范应用。

看创新

2021年成都全球创新指数上升8位

如果人类不曾抵达过外太空,或许永远无法窥见“蓝色星球”的弧线是何其壮美。正是科学精神,一次次迭代着人类认知的边界,让生活所栖之地,变得更加美好。

逐梦九天,问鼎苍穹,离不开科技创新的支撑。

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了《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数据显示,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上持续多年保持稳定进步态势,排名从去年的第14位上升至今年的第12位,上升2位。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从去年的第47位上升到今年的第39位,排名上升8位。

“很多研究院、大型科研机构、校企合作企业都选择在成都落地。这就说明成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非常好,尤其是科研环境越来越好。”中国工程院院士陈鲸表示。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上升8位的背后,是成都丰富科技创新资源的支撑。目前,成都有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西南财经大学等各类高等院校60余所,其中双一流高校两所,双一流学科高校8所。从城市间对比来看,成都60余所高等院校数位居全国第6。

深入落实党中央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成都动作频频。加强科创中心建设战略引领和规划部署,围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定位,加快构建“国家科创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天府实验室”四级协同创新和动力承载体系,打造全国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

高标准建设天府实验室,加快推进高水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成都将建设科技创新基地11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15个、中科院成都科学研究中心等科研机构41个。在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上,成都将在轨道交通、网络安全、大数据、精准医学等领域组建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引聚高层次人才。

本报记者 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