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关注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字数 2k + ·

一把壶,七亿岁。从石到壶,一转眼,沧海桑田亿万年。

这把壶,非陶非瓷,却端庄古朴、气韵温雅、温润如玉。

它是由天然冰碛(qì)岩原石,经名家精心雕琢、打磨,最终才造就成的一把精致美壶。

虽是石头身,却薄胎轻盈,望之可亲,用之欢喜。

| 冰碛岩原石截面,图由品牌方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冰碛岩原石截面,图由品牌方提供

冰碛岩,世界稀有石种之一,形成于距今6~7亿年间,是冰川生成、运移、沉积的结晶。

呈灰褐或暗褐色,质地坚硬、厚重。

世界上约85%的冰碛岩都集中在中国湖南的安化县境内,被科学界称为“世界奇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同于普通岩石,冰碛岩的石质为晶体结构,承受热胀冷缩的系数高,透气性也好,是制作茶壶的好材料。

因此,用冰碛岩制作的茶壶,哪怕是冬天直接使用,也不会轻易因为热胀冷缩而炸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身为天然玉化透光鱼籽纹,其纹路细密宛如鱼籽,非常稀罕少见。

此次众筹的冰碛岩壶均选玉化透光满天星料,不打蜡、不染色,呈自然灰褐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碛岩中的透光冰点,具有神奇的透光性,置于光下,如萤光点点。

注:每块石料的纹路均会有差异,以收到实物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要大面积的透光,还需要将壶进一步打薄。

透光的冰碛岩壶最薄处甚至不足1mm!

其用料之精、工艺之难远超一般石壶,因而珍藏价值更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陶瓷茶器光滑的表面不同,冰碛岩壶经手工雕刻打磨,呈现凹凸有致的纹路肌理。

有一种饱经风霜、返璞归真的自然美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俗话说,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

喝好茶用好水,泡好茶用好茶器。

由于冰碛岩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用它来沏茶,能令茶汤口感更加顺滑柔和,同时减少茶的涩味,增添清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把冰碛岩文人梨形壶(容量约130ml),壶型文雅又兼顾实用性。

使用时,出水流畅有力、断水爽净利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好壶,可用、可观、可赏、可玩、可珍藏。

这把石壶也是爱茶之人的掌中宝,摩挲把玩越久,壶身越古雅光润。

现在,一条生活馆联合品牌“溯芳斋”,为这款冰碛岩梨形文人壶发起众筹。

每一把壶,都含签章证书,可自用,可珍藏。

冰碛岩梨形文人壶,现在一条生活馆众筹▼

众筹价:1088元起

众筹时间:2021年9月23日~2021年10月23日

众筹结束后20个工作日发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良梨形壶,文人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梨壶”,因造型类似梨而得名。元代始烧造,其后历明、清两代,经久不衰。

梨形壶取材于梨,壶身呈现出梨的形态,形制饱满,腹鼓圆融,曲线流畅,生动迷人之态尽显。

在闽南地区,更有“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之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把冰碛岩文人梨形壶,参考惠孟臣梨形壶。

改良后的石壶整体圆润而秀俊,自然灵动,兼顾光素造型与文墨气韵,盈盈一握,好不美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把圆润可爱,同壶身一体,弧度自然,握感相当舒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口与壶盖严丝合缝,壶盖有出气口。

不同于原先的圆珠壶钮,多加打磨,拿捏趁手,不突兀、不沉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嘴出水不散,断水利落,且水流曲线优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有出水7孔,不堵茶叶,出水流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壶的底部落有“何伟强”老师落款。

定制款壶底,则可按个人需求刻字,要求为正楷简体字,限2个字以内。

注:因壶身坚硬,所以定制刻字为机器刻字,不喜者可选择不刻字。

冰碛岩梨形文人壶,现在一条生活馆众筹▼

众筹价:1088元起

众筹时间:2021年9月23日~2021年10月23日

众筹结束后20个工作日发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然造化,巧匠精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把冰碛岩壶,既有大自然的“冰与火”的神奇造化,也是匠人巧夺天工的手艺使然。

正所谓“身历沧桑七亿年,再现红尘已新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湖南安化冰碛岩原石

据考证,地球在7亿年前经历了全球性的“冰盖气候”,冰期过后又发生了“热室气候”。

在极冷和极热作用下,才形成了世间罕见的冰碛岩。

除南非有小面积的冰碛岩外,世界上约85%的冰碛岩都集中在湖南安化县境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天然冰碛岩的主要特点是石中有石。

透光冰点、结晶斑、凹槽、斑点都是自然形成,并非瑕疵,也不会影响使用,反而带有自然原石的独特美感。

除却大自然的馈赠,这把壶更离不开能人巧匠的精心雕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众筹的冰碛岩壶,均由惠安石雕大师何伟强手工雕刻。每件筹品,都附赠何老师签章的证书,很有珍藏价值。

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1600年前。匠人通过捏、镂、摘、雕等工艺,制作出或威武雄壮,或细腻生动的石雕艺术品。

2006年,惠安石雕技艺被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何老师的石雕作品曾多次获业内金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米开朗基罗曾说过:“雕像本来就在石头里,我只是把不要的那部分去掉”。

而制作、打磨冰碛岩壶的过程,和艺术雕像相似。

千百次的雕琢,二十多道工艺,一刀一篆,才将一把把石壶从七亿年的冰碛岩中释放出来,焕发新生。

石壶不打蜡、不上色,自然乌黑润泽,有返璞归真之大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磨冰碛岩茶壶的第一步,是要把精选的石料,切割成比壶体高度、厚度尺寸略大的毛坯石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步,壶内掏空、加工成型。

通过铣床和雕刻机对壶内、外进行铣削、雕刻加工,形成茶壶半成品。此时要非常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前功尽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步,打磨抛光。

对整个壶身内、外表面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严控壶体壁厚度,壶的厚度。

大鱼籽料玉化程度高 ,透光壶在不透光壶的基础上还需继续打薄,工艺难度更高、更稀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壶与养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冰碛岩壶是自然馈赠,也需要茶人的呵护和滋养。

才能一点点释放它隐藏在坚硬外壳下不为人知的美,这是养壶人才能收获的惊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壶第一步:要清洗去掉壶内外的杂质,特别是石料碎屑和白色石粉。

开壶第二步:用白水煮,将壶身和壶盖分开,放入凉水锅中,以文火慢炖加热至沸腾。或者用茶水煮,需要将壶和茶叶一同放入凉水中煮,方法和白水煮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冲泡之前,先用沸水浇壶身外壁,然后再往壶里冲水,这就是常说的“润壶”。

冰碛岩透气性高,润壶后10秒左右速干。

冰碛岩石质结构是晶体结构,承受热胀冷缩系数高。所以,冰碛岩石壶在冬天也可以直接开水温壶,任何季节使用,都不易因热胀冷缩而炸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次众筹的文人梨形壶容量约130ml,投茶量建议为茶壶容量的1/5至1/2左右(视个人口味而定)。

建议一壶配一种茶,这把冰碛岩壶配铁观音、台湾高山茶、普洱生茶,龙井等都非常合适。

使用时,可常用湿布擦拭壶身,不要将茶汤留在壶面,否则久而久之壶面上会积满茶垢,影响壶的品相。

注:切勿用洗洁精等清洁剂清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养壶过程中,用洁净的手摩挲、把玩壶身,能让壶的光泽更温润如玉。

所谓“人养壶一时,壶养人一生”,冰碛岩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让好茶更增添清甜。

这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从七亿年前的“冰与火”的洗礼,到你的案头,只差最后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