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写鸟,今天写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兰花在春天繁盛,桂花在秋天皎洁。生机勃勃欣欣向荣,自然妆点了美丽的季节。可谁能想到在山林里隐居的隐士,闻到花香后,心情也感到无比愉悦。但草木本来就有自己的心意,难道还是为了等着人采撷才开放的吗?

这首诗是《感遇》这组诗的第一首,不得不再次佩服这本书的排版,把第一首放到了第四首的后面。诗的创作背景也是咱们上期视频里交代过的,是作者在被贬荆州后写下的。

九年义务教育的语文课告诉过我们什么?对,写鸟不是写鸟,是写人。那么这首诗写花难道是写花么?显然不是,还是在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通过描写兰草,桂花,就是比喻那些高洁之士,洁身自好,修养品德。你们不要以为它们这是做给别人看的,是想被别人欣赏重用。

不是,完全不是,它们只是本来就这样而已。所以可以看出这首诗中,张九龄是把兰桂又比作自己了。自己就是静静开放,就是默默的让世界更美好,可不是为了给谁当道具去装点美人。

查了一些资料,都说这首诗对扭转六朝以来浮艳的诗风起了一定作用,于是我就找了一首六朝的诗,也是写花的,陈叔宝的《玉树后庭花》。陈后主的诗,供大家品鉴品鉴。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

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

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后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觉得怎么样呢?这首诗是够浮艳吗?人家陈后主毕竟是皇帝,亡国之前可能也没什么大烦恼,所以可能不像张丞相写诗那样有深意。

接着说回到张丞相的诗,反反复复读了很多遍,还是对后世认为作者所隐喻的东西不太感兴趣。但作者字面上意表达的东西,倒是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大家有没有觉得,这首诗最后几句有点讽刺人类的那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人们总愿意牵强附会,用人类的想法去理解一切,自认为一切都要为人类服务一样。

这让我想起以前看过一个关于环保的演讲视频,一个外国大哥讲到:人类总自以为是,喊着要保护环境,喊着要治理污染,呼吁人类再这样下去就要把地球毁灭了。但人类真的有能力保护地球么?甚至人类真的有能力破坏地球么?

可能只是人类自己想多了,在地球几十亿年的岁月里,人类存在的这几百万年就是一瞬间而已。地球孕育出人类,可能就是想留下点塑料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我转述的你听没听懂,但我当时听了之后,觉得这真是对人类自以为是的绝妙讽刺,老是喊着保护地球,其实人类能保护好自己就不错了,人类甚至都没有能力毁灭地球,你只能毁灭人类自己。

另外,人类总是以为自己能了解别的生物的思想,比方说,以为自己能读懂猫的思想,以为它这么缠着我一定是想我了,其实没准儿它是想说:老子没粮了,快去填粮。或者是说:咋还在这磨磨唧唧,咋还不去上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见没有???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摩其他生物的思想。我也是不知不觉就用自己的思维理解猫的思维了。人和人之间都难以理解,更何况人和动物了。其实人和动物在一起感觉简单快乐,也许就是因为根本不用去费力的互相理解吧?

这就是我读这首诗想到的,说来说去越说越远……但其实也没有太远。如果我们用这首诗去解读这首诗。那会不会作者就是想说:我写出来就是为了写出来,各位美人瞎解读个屁啊!

如果你喜欢,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感谢你的支持,我们明天见,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