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的脱口秀出圈了。

看似开朗的他,在脱口秀大会上坦诚:“确诊了一下,我抑郁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说他得抑郁症是这样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似轻松,但又字字沉重。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球预计有超过3亿人饱受抑郁症的困扰。这意味着什么?每25中,就有1个人是抑郁症患者。

庞大的数字,庞大的痛苦。

即使是普通人,也常常会碰到因情绪低谷而崩溃的瞬间。

而抑郁症患者,更是每天都在直面深渊。

01.

微博网友走饭是2012年离开的。

自杀之前,她定时了一条微博:“我有抑郁症,所以就去死一死,没什么重要的原因,大家不必在意我的离开。拜拜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对死亡轻描淡写的33个字,通过微博定时发送工具在走饭死后第二天被发出,在随后的十几天里被人们转发了八万多次。

悄无声息的离别,却在这九年里获得了无数的悼念。

评论区里,写满了无助、茫然、悲伤和痛苦。和走饭一样为抑郁症所苦的人,把这里当成树洞,诉说心事,互舔伤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很多人来说,抑郁症是如影随形的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日复一日的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像车轮战一样不断反复的病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在一些人眼里,抑郁症就是矫情和无理取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其残忍,针不扎在说风凉话的人身上,他们永远不会觉得有多痛苦。

“不就是心情不好,说得那么夸张。”
“抑郁症,就是想太多了。”
“抑郁的人都是神经病。”
“这种人真是对不起爹妈。”

就是这些话,关上了抑郁症患者们求生的窗。

程璐在吐槽大会里说的段子:

“很多人对看心理医生都是有抗拒的,大家去看心理医生,要戴上帽子口罩,里三层外三层,就怕被人认出来,被人认出来也不愿意承认,说不不不,我不是来看心理医生的。我只是不孕不育。

很好笑,也很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根据权威数据,全球只有少于25%的患者会寻求有效的治疗,而中国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大概只有8%。

为什么抑郁症患者接受治疗的人这么少?

一个原因是上面提到的偏见;

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自己生病了。

“我只是心情不好吧!”
“是我太敏感了吗?”
“我只是觉得活着很累”

他们被负面情绪裹挟着,又很努力地安慰自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种负面情绪却越来越严重。

在这里,叨姐必须画重点强调一下,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情绪变得不对劲,可以先自行判断一下自己是否有抑郁症倾向:

1、情绪每天都低落、空虚、没有价值感;

2、你对周围一切事物都丧失了兴趣,持续两周以上;

3、疲劳、思维迟缓;

如果这三项中出现任意两项,而且持续两周以上,你就处在罹患抑郁症的高风险之中。

请一定去专业医院寻求诊断和帮助。

抑郁症是像感冒一样的疾病,而不仅仅是情绪发作。

对于抑郁症而言,低落、不开心,只是疾病下的一种症状表现而已。

就好像感冒,我们往往会出现咳嗽、流涕的症状,而这只是我们受到细菌、病毒感染之后表现出来的症状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开点”,“你经历的都是小事”这样的劝慰这时候是无济于事的。

病人的身体里的某个调节器暂时坏掉了,就好像我们不能让一个感冒的人马上停止咳嗽一样。

所以,生病就去治疗。

别硬抗。

03.

战胜抑郁症是一个与自己不断对抗又和解的艰难过程

与它同行,很不容易;走出来,也不容易。

所以,如果你身边有人很长时间的抑郁情绪,请不要沉默和无视,去帮帮他。对你而言,那可能只是一个拥抱,对TA而言可能就是整个世界。

我的大学室友两年前得过抑郁症,两年后,她终于走了出来,事后她告诉我们说:

“曾经一度觉得快到头了,是我妈拉了我一把。”

那天她和她妈在宿舍阳台通电话,她盯着十几米下的地面(当时我们的宿舍在5楼),跟她妈说:“我想跳下去。”

她妈顿了一下,应该是被吓到了,说:“这样,盈盈,你能不能等等妈,我明天跟你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天,阿姨就出现在宿舍门,带着一大箱子特产。

室友当时就哭了,狼嚎似的,很久再没提过自杀的事儿。

但是她妈每晚总会不定时地给她打电话,

问:“你明天也会在吧?”

室友说:“会的。”

然后阿姨又问:“后天呢?”

室友说:“后天也在。”

就这样,室友在一个又一个“你会在的吧?”的承诺中,一直走到了今天。

现在,她有自己的男朋友,也有一份还不错的工作,渐渐地走出了抑郁症,能够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

这场病可能没那么容易好,但只要开始,就有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