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传说,蚕花娘子的家住在半山的沟沟里。

早年间,杭州里佛桥当地有一个聪明能干的小姑娘,名叫阿巧。阿巧九岁时,娘死了,丢下她和一个四岁弟弟。爹讨了一个后娘。后娘生的蝎子的心,待阿巧姐弟可凶哩!这年深冬腊月,有一天,后娘叫阿巧背着竹筐,冒着冬风出去割羊草。在这冰天雪地的时分,哪里还有青草呀!阿巧从早晨跑到黄昏,从河滨找到山腰,一丝嫩草也没有找到。她身上冷,心里又怕,就坐在半山腰上呜呜地哭起来了。哭着哭着,俄然听到头顶上的一个声响说:

“要割青草,半山谷沟!

要割青草,半山谷沟!”

阿巧抬起头来,见一只白头颈鸟儿,扑楞楞地向山谷里飞去了。她就站动身,擦干眼泪,跟着白头颈鸟儿走去。拐个弯,那白头颈鸟儿一下不见了。只见山谷口挺立着一株老松树,青葱葱的象把大伞,罩住了沟口。阿巧拨开树枝,绕过松树,忽地眼前一亮,见一条弯弯曲曲的小溪淙淙地流着。小溪岸边花红草绿,美得象个春天。

阿巧见着青草,就象拾到宝物相同,忙蹲下身子割起来。她过走边割,越走越远,不知不觉间,竟走到小溪的尽头。

她割满一竹筐青草,站起来揩揩额角上的汗珠,却见前面不远的当地,有个穿白衣系白裙的姑姑,手里拎着一只细篾打的篮子,正在向她招手。那白衣姑姑笑嘻嘻地对阿巧说:

“小姑娘,真是稀客呀,到我们家住几天吧!”

阿巧抬眼望去,眼前又是另一个国际:半山腰上有一排规整的屋子,****墙、白盖瓦;屋前是一片矮树林,树叶绿莹莹的比巴掌还大;还有许多白衣姑姑,一个个都拎着细篾篮子,一边笑、一边唱,在矮树林里采那新鲜的树叶。

阿巧很快乐,就在这儿住下来了。

今后,阿巧就跟白衣姑姑们一同,白日在矮树林里采摘嫩叶,夜晚用树叶喂一种洁白的小虫儿。渐渐在,小虫儿长大了,吐出丝来结成一个个雪洁白的小核桃。白衣姑姑就教阿巧怎样将这些雪洁白的小核桃抽成油光晶亮的丝线,又怎样用树子儿把丝线染上色彩:青子儿染蓝线,红子儿染赤丝线,黄子儿染金丝线……白衣姑姑还通知阿巧:这些洁白的小虫儿叫“天虫”,喂天虫的树叶叫“桑叶”;这五颜六色的丝线,是给天帝绣龙衣、给织女织云锦的。

阿巧住在山谷沟里,和白衣姑姑们一同采桑叶,一同喂天虫,一同抽丝线,日子过得很快活,一晃就三个月过去了。

这天,阿巧遽然想起了弟弟,叫弟弟也到这儿来过好日子吧!第二天天刚亮,她来不及通知白衣姑姑,就自顾回家去子。

临走的时分,阿巧还带走了一张撒满天虫卵的白纸。别的又装了两袋桑树子,一路走,一路丢,心里想:明日照着桑树子走回来好啦。

阿巧回到家里一看,爹现已老了,弟弟也长成小伙子啦!爹见阿巧回来了,又快乐又难过地问:

“阿巧呀,你怎么去了十五年才回来?这些年你在哪里呀?”

阿巧听了,就把怎样上山,怎样遇见白衣姑姑的通过通知了她爹。左邻右舍知道了,都跑来看她,说她是遇上仙人了。

第二天一早,阿巧想回到山谷沟去看看。刚跨出门,昂首望见沿路的一道绿莹莹的矮树林,本来她丢下的桑树子,都长成树了,她沿着树林,一向走到山谷沟里。山谷口那株老松树,还是象把伞相同的罩着,再要进去就找不到路了。

阿巧正在对着老松树发愣,忽见那只白头颈鸟儿又从老松树背面飞了出来,叫着:

“阿巧偷宝!

阿巧偷宝!”

阿巧这才想起临走的时分,没有和白衣姑姑说一声,还拿了一张天虫卵和两袋桑树子,一定是白衣姑姑生了气,把路隐掉不让她再去了。所以,她回到家里,把天虫卵孵化,又采来嫩桑叶喂它,在家养起天虫来。

从这时分开端,人间才有了天虫。后来人们将天虫两字并在一同,把它叫做“蚕”。听说,阿巧在半山谷沟里遇见的白衣姑姑,就是专门掌管蚕茧年成的蚕花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