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街头,年轻人小韩,迈着沉重的步伐,往租住在城中村的家里赶。一路上,心事重重,从莆田偏僻的山区老家出来,到上海已有几个年头了,在繁华的上海滩不仅钱没挣着,反而欠了一屁股债。这下怎么办?

打道回府是不可能了,家里那几分薄田几亩山地根本不值得留恋,已经穷怕了的他,就是因为呆在穷乡僻壤的家里没出路、没希望,才揣着几百块钱出来,到遍地黄金的上海投靠老乡吴老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乡在上海卖糕点、面包,经过多年的打拼,已有小成,有了自己的食品公司和多家面包房。过年时开着小车回去,羡煞整村人。大家纷纷上门讨教求带,就这样,小韩也来到了上海。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领悟,小韩在老乡的指点下,自己和人合伙开起了面包房,开头还不错,那就赶紧扩大规模吧。于是,便咬着牙找亲人、朋友借了不少钱扩大规模,形成了连锁店。无奈选址不当以及管理出问题,到后来都入不敷出,导致快经营不下去了。

面对欠下的不少债务,这半年来,小韩忧心忡忡,没睡过个好觉。是坚持下去继续搞面包房,还是转行干别的,一直困扰着他。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想转行,又能做什么呢?

他一直观察着周边的情况,寻觅商机。还时而不时和闯上海的老乡们探讨下一步路要怎么走。

那天,他回家路上,经过一家鸡公煲店,店面不大,发现等餐的人都排队到店门口了,心里不禁嘀咕,这家店究竟有何招牌菜,会让食客们趋之若鹜,要知道,这条街上其他的几家餐饮店生意都很一般。这个现象小韩已关注有些日子了。

想到家里也没什么菜可吃,加之那天又是一个人吃饭,那倒不如到这家生意火到爆的店里吃个饭,顺便瞧瞧人家的饭菜有何特色。

等了些时候,终于有空位置了,他看别人几乎都点了鸡公煲这一道菜,于是也跟着点了份,价格18元,倒不贵,冒着热气的煲端上来后,分量挺足的,除了香气扑鼻,倒也看不出有何出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入口品尝后,的确味道很好,那种香嫩的口感,的确跟他平时吃的鸡肉大不一样,有心的他便留意起来。

恰好,这时,他看到店老板正和送货的小弟用上海话交谈,便竖起耳朵偷听起来,他听到:该店当天已卖出了19只鸡,营业额2600多了,鸡都不够卖,要赶紧再送货过来。

这一听很要紧,小韩心里盘算开了,餐饮至少都是对半赚,就这个不大的店,一天营业额肯定在4000以上,纯利可达2000,月赚怎么也得有5-6万,这可是门好生意啊!正苦于自己连锁面包店一直亏损,合伙出现问题,正愁何去何从的小韩动心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小韩逛遍了周边的所有大街小巷,发现很少有鸡公煲店,然后他又接连在那家鸡公煲店消费了几回,当然是趁人少的时候去,有意和老板套近乎,混个人头熟。同时也在用餐高峰期,躲在马路对面数进出餐客的多少。

这下,他心里有底了,瞅个空挡时间,他郑重诚恳地向老板提出加盟要求,哪成想,当场被直接拒绝。店老板可不想培养一个竞争对手,加之对外地人、特别是福建的莆田人没有什么好感。

小韩虽吃了闭门羹,但并没有放弃自己开一家类似鸡公煲店的念头,他打起了该店厨师的主意,一来二去,说服了厨师,当然是开出来令人心动的价钱。

接下来,他把面包店卖得卖、退得退、关得关,专心筹备开起自己的第一家鸡公煲店,精明的他对厨师提供的酱料配方,一再研究,不断尝试,因为他知道酱料是鸡公煲最为关键的部分,味道是否可口,就靠配制的酱料。

经过不断地摸索、改良,结合顾客的反映,终于调制出满意的酱料。

为了弄出名气,争取一炮打响,小韩在店面装修、标示上下了一番功夫,以便有别于他原先吃过鸡公煲的那家店。

如何给店铺起个响亮的名字,小韩费了一番脑筋。鸡公煲是偏辣的,辣可是四川、重庆菜的特色,还有重庆小火锅那时挺盛名的,何不就起名为“重庆鸡公煲”呢,名头响亮,郎朗上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多久,店铺开张,果然是一炮打响,食客络绎不绝,红火得不得了。这下小韩心里有底气。

至于后来市场上传言的“重庆鸡公煲”创始人是张重庆、或王重庆,其实都是望文生义,无稽之谈。还有一说是高薪挖来的厨师是重庆人,外号#重庆,这似乎有点靠谱,但小韩从未在公开场合说过。人家有意地蹭“重庆”的响亮名头,闷头发财,高兴都来不及了,只有傻子才会去摆着故事不讲,非要搞个明白。

重庆鸡公煲类似干锅,主打招牌菜就是鸡公煲。其主料是鸡肉,切块后与配好的酱料一起腌渍半个小时以上,然后放进煲里用火边熬边炒,直到鸡肉熟透,再加上香蒜、洋葱、香菜等就可起锅。除了主打的鸡公煲外,还有牛腩煲、羊肉煲、排骨煲等。客户吃完干锅后,可直接在煲里加高汤继续吃火锅。重庆鸡公煲走的是平民路线,人均消费额度在30元至50元之间不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重庆鸡公煲色泽红润,口味香醇,它结合了火锅长盛不衰的经营精华,又具有吃不腻、不厌,同时又给人带来越吃越丰富的感受。令人一吃就难以忘怀。

小韩第一家“重庆鸡公煲”大火后,他在上海又接连开出了5家 “重庆鸡公煲”,依靠过硬的质量控制,凭着对市场走向的洞悉和消费心理的把握,他的每一家“重庆鸡公煲”门店几乎每天都是门庭若市,火热场面异常,消费者反映良好。

上海的莆田老乡,包括莆田老家的人纷纷上门取经。

小韩也变成了韩总,他开始思索如何进行品牌扩张和管理了。之前,他已在餐饮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曾成功创立过面包连锁企业,可惜因管理不善导致的经营纠纷,最终落败。
这一次他瞄准“重庆鸡公煲”重点出击上海的餐饮市场。这时的他,当然会想着招募更多的人去建立更多的连锁网点赚得更多的金。于是便邀请亲朋好友加入,一起开店,但酱料配方是他独家的,不能轻易公开。由他提供酱料,不收加盟费。就这样,一批又一批莆田常太老乡跑到上海加盟,他们一般采取合股经营的方式,亲戚之间抱团合伙经营,重庆鸡公煲的在上海迅速走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靠鸡公煲发家的村子

后来不断有非莆田老乡也要求加盟,韩总则要收取2万元的加盟费。

韩总在市中心创办了上海百味香餐饮企业有限公司,专业研发酱料和配送。同时加强了公司的资源整合、门店的系统管理、菜肴的规范作业。

随着上海市场的饱和,韩总和他的莆田老乡纷纷向外拓展,进入行业较早的主要负责到外地考察选点,一旦找到合适的地段就签约承租,让亲戚一起入股,并按出资比例确认参股股份。新开分店多由入股的亲戚负责经营,一旦分店上了轨道后就再继续选点扩张。这种方式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大家风险共担。每个月结算一次,除去房租、员工工资后,剩下的利润就直接按股份分红。于是,鸡公煲店随即向全国各地扩散,遍布湖南、湖北、广东、福建、重庆等地。

莆田人遍地开花的重庆鸡公煲,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和饮食习惯,不断改进酱料配方,都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时,不少鸡公煲店开始增加经营品种,除了鸡公煲和其他肉类煲外,还增加了特色烤鱼。另外做得比较成功的先行者纷纷成立餐饮公司,提供加盟培训服务,挣得盆满钵满。

经过10余年的发展,现在,保守估计全国约有近万家鸡公煲店,超过8成以上的老板是莆田人。重庆鸡公煲成为继民营医院、木材、黄金等行业之后,莆田人在全国各地广泛从事的行当。

不过他们实在都太低调了,到现在为止,好吃而且名字也很有趣的“重庆鸡公煲”,依然被人认为是正宗的重庆菜,从川蜀大地发展起来的,根本没想到是由勤劳、朴实的莆田人打造出来的。

韩总也靠重庆鸡公煲成挣到了亿万身家。韩总的大名是韩百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低调得可怕的莆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