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讯 (见习记者 石青川)近日,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出炉,记者通过国家统计局网站看到,新公布的9月份经理采购指数中,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7%,是今年5月份以来首次上涨。

其中,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降至49.6%,略低于50%的"荣枯线",但高技术制造业PMI高于上月0.3个百分点,达到54.0%。而服务业PMI录得53.4%,较8月回升6.7个百分点。目前从PMI可以看出国内呈现高技术制造业PMI持续走高,非制造业景气水平快速回升的态势。

在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中"新出口订单指数"9月份录得46.2%,较上月下跌0.5%。

今年4月份以来,"新出口订单指数"持续下跌,但对比进出口贸易数据,同期出口额在稳步上升,除了5月份出口额与4月份持平外,近半年出口贸易额均在稳步上升,其中8月份出口贸易额较7月便上涨了4.12%,而8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新出口订单指数"却较7月份下跌了1%。

对于这样的现象,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曾表示,制造业PMI中的新出口订单指数主要是反映企业对海外需求状况的一种预期,是反映预期的指标。同时,货物出口总额是反映企业向境外出口的总金额。一个是预期指标,一个是实际的出口状况。由于企业从接到出口订单到组织生产,再到出口货物的运输和报关,然后到完成出口,有一个过程。从历史经验来看,PMI的新出口订单指数对于出口具有一定的先行性。

但目前这个先行性指标已经持续下跌了半年之久,而出口额并未按照其先行预期运行,而是稳步上升。

对此,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李长安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分析,新出口订单指数和出口额,两者之间有关联但也有一定的区别。由于目前原材料价格快速上涨,以及出口反复受到外部环境冲击的情况下,两者之间会出现一定的背离。一方面,原材料不断上涨导致终端产品被动提价,造成订单指数虽然下降,但出口额仍保持上涨。另一方面,一些议价能力较弱的行业,提价很难,会出现中小企业因此倒闭的情况,这也是致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的因素。

苏州鑫宇泰精密模具有限公司销售经理刘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像他们这样的中小企业非常困难,很难涨价,而且最近由于海运涨价的问题,为了留住客户他们最后还自掏腰包贴了运费差额。

李长安分析称,单从新出口订单指数看,它的连续下降实际上是疫情不断反复后呈现的一种后果。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不断受到疫情冲击,以致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所以产生了扰动,造成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它反映出的其实是市场的不稳定而不是出口数额的下跌。

而未来拐点究竟在哪里?什么时候打破这种背离?李长安认为,这取决于出口成本,如果在较短的时间里原材料及运输成本能下降,出口企业的压力就会减轻,数据就会恢复正常。但目前在美国持续宽松政策没有明显停止迹象的刺激下,这种背离还会持续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