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云诗话7,愿你的心里,也流淌着这样一条小溪

分享今天的诗之前呢?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话说自盘古开天地以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像扯远了啊……

话说宋仁宗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授大理评事,签凤翔府判官。我们未来的大词人,此时正是个名动京师的文艺青年。所以他在工作不忙时候就四处游览,用我们现代的话说,就是到处参加艺术节,看展。

有一天苏轼在开元和普门两个寺院游览参观的时候,看到了寺庙墙壁上画着唐代开元、天宝年间两位画坛宗师的壁画,就吸引住,挪不动步了,将两位的画作仔仔细细地欣赏了一番…

这二位宗师,一位是有画圣之称的吴道子,一位是有着诗佛之称的王摩诘。苏轼一边看,一边啧啧称奇,心想不愧是大师之作,几幅佛像,惟妙惟肖,神采飞扬。

看到最后,苏轼忍不住就想点评一番。像我们现代人去什么博物馆,画展打卡,要不发个朋友圈,微博,就好像自己白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苏轼后来也发了一篇微博,就叫《王维,吴道子画》。用这首诗来点评二人的画作。诗中不仅有对二人各自画风的点评,也有对二人画作对比后的总结评判: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摩诘得之像外,有如仙翮谢笼樊。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什么意思呢?就是苏轼认为:吴道子的画虽然绝妙,但还只是能看到杰出的绘画技巧。王摩诘却得到了物象内在的精神,就如仙鸟飞离樊笼,超脱于形迹以外。两人的画全都气势飞扬,寓于神采,但是自己对于王维,尤其崇敬,说不出一句异议的话来。

后来苏轼在《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里又对王维点评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两句,几乎成了近千年来,对王维诗作的最佳评价,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首王维的山水诗,看看你能不能从诗中读出画来……

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每次进入黄花川,我都要去沿着那条青溪游览。溪水随着山势,百转千回,经过的路途,却不足百里。水声在山间乱石中喧嚣,山色在茂密的松林里幽静深沉。

水草在溪水中轻轻摇荡,芦苇清晰地倒映在碧水之中。我的心一向悠闲,如同清澈的溪水淡泊宁静。

但愿我能永远留在溪边的盘石上,在垂钓中度过我的一生。

怎么样?我觉得读过这首诗后,是应该有画面感的。诗的前两句,交代写作背景,每次路过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游览,然后就开始写这条小溪,蜿蜒曲折,但不足百里。

接下来几句,就是诗中有画了:溪水时而流经蜿蜒的山谷中,冲击在石头上哗哗作响。时而流淌在深密的松林里,静谧无声。水草和芦苇都在澄澈溪水中轻轻摇摆…

动静结合,即幽静,又活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看到这样的景象,觉得这溪水就像自己的心境一样,安静悠然,真想永远留在这儿,不走了。

王维游览的这个青溪呢,并不是什么名胜,也不是什么5a的风景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景美人少,拍照好看的小众景点。当然,作者去青溪游览不是为了拍照。他对这条平平无奇小溪情有独钟,恰恰印证了他淡泊的心境——想远离喧嚣热闹。

虽然诗中也出现了“声喧”这样的词,但是我们想一条小溪的水流能有多大的声音呢,不过是衬托了山谷的幽静,也提现了诗人心里的安静。水是静的,山是静的,树是静的,心也是静的。作者到这儿就不想走了,就想在溪边的大石头上一坐。渴了,就喝点甘甜的溪水,饿了就烤点刚钓上来的鱼,这样度过余生,岂不美哉?想想都美……

读完这首诗,我对诗人真的是无限的羡慕之情。羡慕诗人淡泊的心境。不禁联想到:我们生活中缺少这样的美景吗?

你可能会说:当然缺啊,现在但凡有好看一点的景致,都被评级收门票了,上哪找诗里这样的美景去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景色影响心境,还是心美觉得景色更美呢?如果我们把王维拽过来,让他走过陈曦中的早点摊,让他走过快要停运的地铁站,让他走过还没开始广场舞的小公园,让他走过你晨跑的人工河边,他就写不出《清溪》这样的诗吗?

南宋的魏庆之在《诗人玉屑》中评价王维“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我爱王维,对这个评价,我也是敛衽无间言。

好了这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了,如果你喜欢,欢迎关注,点赞,评论,转发。感谢你的支持,我们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