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联想集团科创板IPO终止,有人说“圈钱梦碎”,嗯,这个说法太刻薄了,我倒觉得联想还是挺努力的。

根据《联想中国FY21/22财年Q1》,联想的季度营业额创历史新高,PC实现2倍速市场增长,其他业务也是增长喜人。

但坊间还是喜欢拿联想跟华为比:华为2020年研发投入高达1418亿元,约是联想的10倍;华为从事研发人员超10万余人,占公司总人数的53.4%;而联想公司研发人员约1万人,研发人员占比仅为19.48%。

如果不跟华为比,联想其实还是不错的,不论是营收增长还是研发规模,都超过很多企业。

但在业界,作为成立时间比华为早的“老大哥”,联想的表现确实让人不满意。

人们关心联想的研发投入,其实是源于对核心技术的焦虑,特别是在近两年的事态影响下,国人希望除了华为之外还有别的硬核企业。

事实上,研发创新方面的投入确实关乎核心技术的水平,而根据招股书显示,联想的核心技术、核心配件基本还是依靠采购,如芯片、内存、存储器和软件等,其2020/21财年的采购金额就高达2153.32 亿元(2020年联想采购处理器和芯片花费900.55亿元,内存及存储器花费605.83亿元。)。

无怪乎有人称其为“电脑组装厂”,卖电脑卖了几十年,最核心的东西仍然是靠国外采购,至于受制于人的问题,联想貌似不在意。杨元庆就曾说过:

  • 因为联想是一家全球性公司,我们与其他中国公司不同……

联想高管也表示:我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生产线,所以我们绝对有能力把一部分生产线从中国搬走……

二十年前拿联想跟华为比,可以说是“北联想、南华为”,现在拿联想跟华为比,不知应该说是抬举联想呢还是贬低华为呢。

起步早,机遇大,有背景,资源厚,当年的联想更像是“时代之子”,本应该有更高的成就,担负更大的责任。

谁料扛起大旗的竟然是“三无(无资金、无技术、无背景)”起家的华为,世事难料,让人唏嘘不已。

联想IPO终止,有人分析一个是联想研发投入不足,没有科创基因,其实在资金和人员投入方面,联想是达到了及格线的。不过好像没有什么说服力罢了。

还有一个是说柳传志、杨元庆等人的薪酬过高,但别管人家拿多少亿,都是合法的,这个不必多说。

其实,从柳传志到杨元庆,联想真正的问题还是要谈到多年前的那场“贸工技”和“技工贸”的路线之争。

当主张“技工贸”的倪光南被联想免去一切职务后,联想的命运就已经注定了。

联想本来是靠技术赚到“第一桶金”的,但后来联想选择了靠营销制胜,重视市场和资本,所以联想走了一条符合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多元化之路。

也因此,相比杨元庆,人们其实更强调柳传志的责任。毕竟杨元庆是柳传志的接班人,联想的路线是由柳传志在任的时候确定的。客观地说,杨元庆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有些东西不是他能够改变的。

从文化理念到企业机制,从战略、班子到队伍,联想摆脱不了柳传志定下的圈子。

联想早年曾有一句包含雄心壮志的广告语,“如果没有联想,世界将会怎样?”现在估计联想自己也说不出这样的话了。联想,确实是要“敢想”一些。

“任正非走的就是一个直接往上爬坡的路。上珠穆朗玛峰的时候,我走一百米要大家停下来喘喘气,任正非捡一条更险的路直接就上去,这点魄力我不如他……”

柳传志曾谈过自己跟任正非的区别,他认为自己走了一条更稳妥的路,而任正非走了一条更艰难且风险更大的路。

30年前的“因”,决定了30年后的“果”,如果时光倒流,不知柳传志是否还会坚持认定“贸工技”是联想最好的选择。

如果时任联想总工程师的倪光南继续做芯片和系统研发,那我们今天面临的局面可能要好很多。

最后希望联想多一些核心技术和高端研发能力,能够不负“科技”之名。联想集团科创板IPO终止这个事,如果能够促成联想的转变,那无疑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