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马山县东部大石山区的加方乡新联村龙池屯,原为一个仅有1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四面环山,村民外出要翻越高高的山峰。物资难进,洪涝难排,素有“十年九涝”之称,村民极度贫困。为改变现状,50年前小山村里的5名未婚女青年站了出来,发誓“隧洞不通,绝不出嫁”,带领村民利用铁锤、钢钎、铁锹等简单工具, 凿石开道。历经4年零3个月,硬是在石山中凿出一条长188米,高、宽各2米的穿山隧道,创造了人间奇迹。后来该隧洞命名为“五女隧洞”,村民称为“生命隧洞”“幸福隧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五女奔赴开槽隧洞的珍贵图片

“五女隧洞”是隧洞名称,也是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马山人民自力更生,战天斗地,改善大石山区恶劣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在党的脱贫攻坚政策指引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终于在2020年底全县建档立卡75个贫困村,3.65万户14.9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彻底消除了绝对贫困,告别了吃不饱,穿不暖,路难行,饮水难的时代。踏上了小康生活的新联村龙池屯依然不忘初心,在吹响乡村振兴进军号令中,山旮沓里又传来“五女隧洞”新故事。

脱贫了的村民,不满足于“两不愁三保障”,持续奋斗,期待着共同富裕。在“五女隧洞”精神的感召下,村民更新观念,敢于创新,思想统一到乡村振兴事业来,同心协力用科技书写绿色循环农业产业发展的奇迹。

今年以来,新联村龙池屯与第三方合作,依托经济能人,大胆吸收上林、扶绥等兄弟市县好经验、好做法,力行中医农业种养建设,实施全屯48亩山地“旱改水”工程。具体做法是:对于“旱改水”田块按比例投放秘制的百草料后耙田放水,让水田大量产生活性螺旋藻将缝隙填满,发挥保持水土作用,克服了“旱改水”田块渗水透水弊端,解决保水瓶颈技术难题。同时,利用螺旋藻保温效果,在稻田中投放鱼类养殖,实现鱼类与水稻共生,减少农药饲料,实现绿色循环,提高种养效益,实现一举两得目标。

新联村龙池屯2021年8月下旬已完成“造田”28亩,其中种植水稻22亩。9月底投放了禾花鱼、泥鳅、田螺、塘角鱼等水产品几十万尾。目前项目进展顺利,初步呈现鱼稻共生预期。我们期待奇迹再现,山旮沓不但有田种,而且能种出新花样、新财富,续写“五女隧洞”新故事,谱写山旮沓乡村振兴新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水稻种植现场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放鱼苗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池屯实施“旱改水”鱼稻共养项目后全貌

如今的“五女隧洞”已变宽变平了,“五女”早已满头白发,她们见证了山村生活巨大变迁,同时也把大山的坚韧传承给了新的一代。

来源:马山县乡村振兴局综合股

编辑:罗柳平

审核:韦绍群

监制:王宏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