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首和南十方诸佛、诸大菩萨众。弟子今作此论,恐不会圣心,愿赐忏悔;若会圣理,尽将回施一切有情,愿于来世,尽得成佛。
问:欲修何法?即得解脱。
答:唯有顿悟一门,即得解脱。
云何为顿悟?
答:顿者,顿除妄念;悟者,悟无所得。
问:从何而修?
答:从根本修。
云何从根本修?
答:心为根本。
云何知心为根本?
答:楞伽经云: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遗教经云: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经云:圣人求心不求佛,愚人求佛不求心;智人调心不调身,愚人调身不调心。佛名经云:罪从心生,还从心灭;故知善恶一切,皆由自心,所以心为根本也。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若不达此理,虚费功劳,于外相求,无有是处。禅门经云:于外相求,虽经劫数,终不能成;于内觉观,如一念顷,即证菩提。
问:夫修根本,以何法修?
答:惟坐禅,禅定即得。禅门经云:求佛圣智,要即禅定;若无禅定,念想喧动,坏其善根。
问:云何为禅?云何为定?
答:妄念不生为禅,坐见本性为定。本性者,是汝无生心。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何以故?菩萨戒经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得如是者,即名解脱,亦名达彼岸、超六度、越三界、大力菩萨、无量力尊,是大丈夫。
问:心住何处即住?
答:住无住处即住。
问:云何是无住处?
答:不住一切处,即是住无住处。
云何是不住一切处?
答:不住一切处者,不住善恶有无内外中间,不住空、亦不住不空,不住定、亦不住不定,即是不住一切处;只个不住一切处,即是住处也;得如是者,即名无住心也,无住心者是佛心。
问:其心似何物?
答:其心不青不黄、不赤不白、不长不短、不去不来、非垢非净、不生不灭,湛然常寂,此是本心形相也、亦是本身。本身者,即佛身也。
问:身心以何为见—是眼见、耳见、鼻见及身心等见?
答:见无如许种见。
问:既无如许种见,复何见?
答:是自性见。何以故?为自性本来清净,湛然空寂,即于空寂体中,能生此见。
问:只如清净体尚不可得,此见从何而有?
答:喻如明鉴,中虽无像,能见一切像。何以故?为明鉴无心故。学人若心无所染,妄心不生,我所心灭,自然清净;以清净故,能生此见。法句经云:于毕竟空中炽然建立,是善知识也。
问:涅槃经金刚身品:不可见、了了见,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云何?
答:不可见者,为自性体无形,不可得故,是名不可见也。然见不可得者,体寂湛然,无有去来,不离世流,世流不能流,坦然自在,即是了了见也。无有知者,为自性无形,本无分别,是名无有知者;无不知者,于无分别体中,具有恒沙之用,能分别一切,即无事不知,是名无不知者。般若偈云:般若无知,无事不知;般若无见,无事不见。
问:经云:不见有无,即真解脱。何者是不见有无?
答:证得净心时,即名有,于中不生得净心想,即名不见有也;得想无生无住,不得作无生无住想,即是不见无也;故云不见有无也。楞严经云: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亦名解脱。
问:云何是无所见?
答:若见男子女人、及一切色像,于中不起爱憎,与不见等,即是无所见也。
问:对一切色像时,即名为见;不对色像时,亦名见否?
答:见。
问:对物时从有见?不对物时,云何有见?
答:今言见者,不论对物与不对物。何以故;为见性常故,有物之时即见,无物之时亦见也;故知物自有去来,见性无来去也,诸根亦尔。
问:正见物时,见中有物否?
答:见中不立物。
问:正见无物时,见中有无物否?
答:见中不立无物。
问:有声时即有闻,无声时还得闻否?
答:亦闻。
问:有声时从有闻,无声时云何得闻?
答:今言闻者,不论有声无声,何以故?为闻性常故;有声时即闻,无声时亦闻。
问:如是闻者是谁?
答:是自性闻,亦名知者闻。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