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以“网红”辛追老太太而名声在外的湖南省博物馆,又迎来一波人从众的高潮。与此同时,另一场特展也吸粉无数,那就是“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亚洲”文明展展厅

亚洲,汇聚了“四大文明古国”的TOP3——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两河流域更诞生了人类最早的文明,人类最早的文字、城市、原始农业等均来源于此。本次展览展品则来自中国、日本、巴基斯坦、斯里兰卡、柬埔寨、叙利亚、黎巴嫩等七国,于是,我们能看到:

中国湖南长沙窑的“义乌模式出口创汇产品”;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的丝路沿线“高额利润商品”;

源自苏美尔文明的泥版“合同”;

源自希腊文化的贵族“躺平”饮酒器;

那么,亚洲是何时开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

希腊文化

就是那时流行亚洲的“好莱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铜镜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藏

这面青铜镜,出土于阿富汗,现藏于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使用于公元前1世纪,但它具有典型的希腊风格。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的将领们在亚洲和非洲“分家家”,建立了几个希腊化国家。公元前2世纪,希腊人在阿富汗地区建立了巴克特里亚王国。他们用此地盛产的矿石,冶炼制作了许多希腊风格的精美金属制品,这种青铜镜便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浮雕丘比特绿片岩建筑构件

这个作品,名叫“浮雕丘比特绿片岩建筑构件”,确实很“沙雕”,其年份在公元1—3世纪,出土于巴基斯坦。在犍陀罗地区,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北部,希腊艺术“遇见”了佛教文化。希腊风格的装饰、建筑、神祇频频出现在各种佛教艺术中,一些希腊元素被佛教“抄袭”,比如作为佛陀保护神的执金刚神,形象来自古希腊的大力士赫拉克勒斯。此建筑构件上雕刻了裸体爱神丘比特,肩上扛着由一簇簇玫瑰编织成的花环,简直就是希腊风格的“舶来品”。

说到这些,我们就不得不提亚洲历史上那次著名的大融合“party”。公元前334年,“双性恋”亚历山大大帝以武力征服开启了东征之路,仅用十年就建立起一个前所未有的、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庞大帝国。希腊人往东最远打到了阿富汗一带。

亚历山大也是一个非常爱“冠名”的大帝,从埃及到中亚,以他命名的“亚历山大城”不下数十个。他的统治,第一次给亚洲带来了“国际主义”和“文化输出”——希腊化,于是,我们在印度、巴基斯坦看到了希腊,在哈萨克斯坦看到了希腊,在伊朗看到了希腊。希腊文化,就是那时流行亚洲的“好莱坞”。

波斯人的“一口闷”酒杯

征服唐人的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琴海东部的早期“来通”

这是个什么东东?酒杯?漏斗?看你骨骼清奇,是不是来历不凡?

这件形似角的酒器名叫“来通”。“来通”由希腊人命名,在希腊语中有流出之意。广义的“来通”指的是从一端倒进液体、从另一端细小的孔中流出的器具。早期“来通”被认为起源于青铜时代的伊朗地区和爱琴海东部地区。据说,兽首“来通”与赫梯王国的“血祭”仪式密切相关,赫梯人常使用“来通”作为取血献祭的重要道具。希腊人则相信“来通”是圣物,主要用在礼仪和祭祀活动中,在波斯帝国和罗马时期仍是一种贵重的祭器,但渐渐世俗化后便开始成为贵族日常生活所用的奢侈酒器。

由血腥的象征变成奢侈品,在今天看来让人心理不适,但对于脑洞大开的古人而言,可能并不是什么稀罕事。稀罕的是,这玩意不但在伊朗出土,在中国,在东方的黄河流域,也有发现。

比如,这个名叫安伽的粟特商人,就喜欢在中国拿它喝酒。安伽生活在北周时期的同州(今陕西渭北地区),担任“萨保”一职,职掌来华外国人事务。他的墓中,出土了一件西域色彩的围屏石榻,上面描绘了安伽(左)手持“来通”杯与突厥首领对饮的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伽墓围屏石榻

手持“来通”宴饮图

这个玩意怎么喝呢?简单来说,“躺平”就可以。贵族使用的“来通”通常大口朝上,他们大多数是半躺着喝的。不过,那感受,是不是有点像“一口闷”?

像“来通”这种东西,就是通过著名的“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的。张骞“凿空”西域,沟通了东亚与中亚、西亚,汉人第一次吃到了胡椒、核桃,同时为西方送去了丝绸、瓷器、茶叶。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丝绸之路”时断时续,但商人们确实“要钱不要命”,在刀光剑影之下把一件件值钱的物件和“流行文化”传播到亚洲各地。

到了开放繁荣的唐代,“来通”这种“奇葩”酒杯就征服了唐人的心,在唐代宫廷和贵族中广为流行,成为了当时的一种时尚。由仕女手持“来通”,给自己“灌酒”,就是唐代贵族非常享受的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李寿墓石椁线刻《侍女图》上的手持“来通”侍女

当然,唐朝人不仅被胡人“征服”,也要反过来“征服”胡人的钱袋。身处内地的湖南长沙,就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大批量的进行瓷器国际贸易。同那些走高端路线的瓷窑不同,长沙窑的客户主要是“中产阶层”以下人士,远销阿拉伯地区。但为了迎合阿拉伯人的爱好,要做一些“本土化”改良,于是这种椰枣纹瓷瓶就应运而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椰枣形玻璃香水瓶

椰枣树是西亚阿拉伯地区特有的、常见的高大乔木,因为这里的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它,所以椰枣纹成了阿拉伯地区常见的纹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 长沙窑模印贴花椰枣纹瓷壶

湖南省博物馆藏

牧野摄

宗教也是文化传播“利器”

除了文物主题,本次展览还着重突出了宗教在亚洲文明传播中的作用。

两河流域盛行多神崇拜,西亚先民参照人体外形来塑造他们的“爱豆”——神灵的形象,不知“爱豆”看到了到底满不满意?

印度教把纷繁复杂加神秘色彩发挥到极致,让你看到后一惊:哇,牛逼,它要表达什么?

东南亚的小乘佛教,用面容清秀的佛像告诉你:我不是“女装大佬”,但我就是阴柔妩媚;

至于中国的道教:你们玩吧,我要“修仙”去了。

这件象头神伽内什青铜像,年代约在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的吴哥时期,现藏于柬埔寨国家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元12世纪末—13世纪初(吴哥时期)

象头神伽内什青铜像

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

牧野摄

这是一件带有浓厚印度宗教元素的作品。据印度神话,象头神是湿婆神与雪山女神之子,但与湿婆神并没有血缘关系。雪山神女用身上的汗水或净身用的香膏做出了一个儿子,让他看守门户。湿婆神不知情砍掉了儿子的脑袋,后寻回一个象头,于是他们的儿子成了象头神。象头神总是大腹便便,象征财富和丰饶,也象征遇到困难能迎刃而解,故象头神在柬埔寨特别受欢迎。

结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亚洲”——亚细亚古代文明展

牧野摄

从亚历山大到丝绸之路再到宗教的传播,“我们亚洲”可算是“不打不相识”。但是,更早的融合至今也是谜团——看到你们融合了,但就是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融合的。

埃及法老用楔形文字给巴比伦国王写信,送去大礼单;亚述国王与埃及法老称兄道弟,送去白马,请求黄金;中亚的锡锭,不远万里,被装上地中海的商船……这些都还好理解,但是,远在东方的中国安阳商都,出现马车、梨形权杖头、铜镜;成都平原的三星堆古城出现了象牙、海贝、琥珀,甚至三星堆神秘的黄金面具也似乎隐见西方黄金传统的影响,他们是怎么来的?那黄金面具,用“马爸爸”似的迷之笑容跟你卖萌:想知道我为啥这样子?你猜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行摄旅行

有深度,更有收获。万卷书万里路万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摄旅行资讯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特产美食,摄影摄像,户外拓展,游学团建,特色路线,特价尾单等旅行资讯的分享交流。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