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27年来,恒力集团向着“大化工”平台和战略稀缺性上游领域不断迈进——

延链拓新 让传统制造业不传统

□苏报驻吴江区首席记者 王英

从纺织起步,“自下而上”不断在产业链上寻求突破。

总部位于吴江盛泽镇的恒力集团,成立27年来,坚守实业、聚焦主业,坚持走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全产业链纵横一体化发展之路。

27年里,恒力不仅打破了海外产能对上游芳烃、烯烃等原材料的垄断与“卡脖子”,更向着以炼化、化工、煤化为产业载体的“大化工”平台和战略稀缺性上游领域不断迈进。

27年来,恒力实现了行业关键产能补短板、工艺装置上台阶、设备智能大升级和产业一体化协作的综合提升,成为全球第一家打通从原油到纺织全产业链发展的国际企业集团。

8月2日,在《财富》世界500强2021年榜单上,恒力凭借营业额1007.73亿美元迈进世界百强企业阵营,列第67位,排名较去年上升40位。

9月25日,“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系列榜单发布,恒力位列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第3位、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第2位。

纺织业起家,吴江走出的第一个“世界500强”

恒力是吴江的骄傲。

9月14日,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在吴江举行开工仪式。项目是吴江及恒力在新材料领域的一次重量级布局。项目落成后将突破国内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产业瓶颈,有力推动新材料产业成为吴江第四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作为从吴江走出的第一个“世界500强”企业,恒力拥有全球产能最大的PTA工厂,是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纤维生产基地和织造企业之一,员工达12万人,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竞争力和产品品牌价值均列国际行业前列。

恒力也是苏州的骄傲。

多年来,恒力坚持全产业链发展,打造“原油—芳烃、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二醇—聚酯(PET)—民用丝及工业丝、工程塑料、薄膜—纺织”的完整产业链。

在炼油板块,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是列入国务院文件的第一个重大民营炼化项目,创造了世界石油化工行业工程建设速度、全流程开车投产速度和达产速度最快的行业纪录,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在石化板块,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PTA项目年产能达到1200万吨,刷新了国际同行业的多项纪录。

在聚酯新材料板块,恒力集团拥有世界领先的技术装备,年聚合产能600万吨。

在纺织板块,作为集团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恒力纺织拥有超4万台生产设备,产能规模过40亿米/年,生产基地分布在江苏苏州、宿迁,四川泸州,贵州贵阳等地。

恒力更是中国民营企业的骄傲。

多年来,恒力坚持实施品牌和市场两大战略工程,自主研发能力在全国纺织业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积极开拓国内外高端市场,坚持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立“恒力国际研发中心”和“恒力产学研基地”,聘请德国、日本、韩国等地的资深专家,组成国际研发团队,为企业进行高端差别化产品的研发。

截至目前,恒力已先后承担国家级、省级以及行业协会的重大科技计划项目60多项,自主研发聚酯纤维关键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打通产业链,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在进入石化、炼化领域之前,恒力发展的主逻辑和主动力是在江苏不断做大做强下游的纺织、聚酯业务。”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峰介绍,江苏是国内纺织产业大省, 纺织总量在30多年里保持全国前列,占全国20%左右,有非常完善的纺织机械、化纤、织造、印染、后整理、深加工到服装生产的完整产业链。

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做大做强,恒力与其他纺织企业一样,面临“新消费”与“硬科技”快速发展所催生的“卡脖子”和“短缺性”化工新材料需求的指数增长与庞大缺口。

一方面,恒力在实现上游突破后,已经具备了全产业链的“大化工”平台和“新材料”延伸之间的深度协同能力。另一方面,从企业发展战略与业务拓展思路来看,下游化工新材料的新市场,将成为下一个五年甚至十年企业发展的历史使命与核心动力,并有望推动企业实现在核心技术、制造工艺和规模优势下的颠覆式突破与长远性发展的“二次成长曲线”。

为此,恒力加快构筑和不断完善以上游“炼化+乙烯+煤化”构筑的油煤化深度融合的“大化工”平台为发展基础和领先优势。同时,基于上游平台,围绕下游化工新材料产品不断做宽、做深产业链,寻求更多突破点,建立新的竞争优势,不断巩固并拓展“平台化+新材料”发展模式,实现上游原料资源与下游研发制造的深度协同和最优配置,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李峰说,恒力将积极实施“补链强链”和“研发创新”,不断夯实上游“大化工”的平台作用和运作效率,为未来下游各类化工新材料业务的持续拓展预留空间路径;同时,瞄准聚酯、类聚酯新产品以及精细化工、特种新材料的应用新方向和新市场,对标“新消费”和“硬科技”新材料突破性领域,积极迎接并助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向着世界一流的平台型化工新材料研发与制造企业不断迈进。

“十四五”期间,恒力将加快在江苏的产业发展规划与产能投资建设。目前,已启动了位于南通的江苏轩达(恒科三期)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新项目建设;位于宿迁的德力二期120万吨差异化民用丝与苏州本部140万吨高端工业丝新产能已处于项目规划阶段,将随审批进度或项目实施条件逐步快速启动建设。同时,恒力正加快规划在苏州的汾湖基地和昆山基地的整体设计与项目建设工作,公司与德国布鲁克纳公司最新签订了24条全球最先进的功能性薄膜生产线,将分别在汾湖与昆山基地建设。

布局新领域,突破技术垄断站上产业制高点

随着芳烃、烯烃等大宗高端化工产品的瓶颈破解,更下游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的供给难点和技术痛点已逐步成为关注焦点,也将成为未来世界各国争夺的产业制高点。

为此,恒力将在上游“大化工”平台支撑下,秉承和坚守恒力的“创新研发基因”,充分发挥恒力研发的速度效率优势,不断做长、做深和做精下游的化工新材料业务板块。同时,强化相似线路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横向延伸与拓展,持续提升公司下游业务板块的研发属性、科技含量和技术比重。

加上碳达峰、碳中和任务紧迫,目前,恒力正围绕延链补链强链加紧布局下游化工新材料产业,包括各类差异化聚酯纤维、功能薄膜、新型工程塑料、绿色可降解新材料等领域,助推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9月22日,年产45万吨生物可降解新材料项目在恒力大连长兴岛产业园开工。标志着恒力自去年正式进军可降解聚酯新材料领域后,正加紧在该领域快速布局。

为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推动“十四五”白色污染治理取得更大成效,作为中国绿色塑料产业链上的一支新军,恒力积极布局PBAT产业,成为以可降解方案实现“白色污染中和”的倡导者与开拓者。

截至目前,恒力已签约落地的可降解新材料项目93.3万吨,项目均采用恒力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和配方,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产能最高的可降解新材料生产基地,大幅缓解国内PBS类生物可降解塑料供需缺口。

恒力还在下游配套了改性PBAT,可广泛应用于可降解包装袋、生物降解胶带、生物降解熔喷料、生物降解快递袋、生物降解农用膜等领域,未来还将进一步扩展到医疗、食品包装、缓冲包装和纤维等领域。

9月14日,恒力(长三角)国际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开工仪式在吴江举行。这是恒力立足江苏、扎根苏州、深耕优势产业的又一里程碑项目,主要建设年产100万吨高端功能性聚酯薄膜、工程塑料项目。

今年上半年,恒力化纤20万吨/年高性能工业纤维项目全面投产。该项目是恒力自主知识产权转化为重大高新技术成果的示范项目,完全实现了通用聚酯纤维高性能化,产品在行业内首次应用于油气开采、海洋工程等高端产业用特种领域,突破了行业技术垄断,解决了高性能工业丝及其应用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

站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恒力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深挖产业链上下游潜力,稳步拓宽产品应用领域,用“恒力品质”助力“恒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阔步迈向发展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