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顺德区容桂街道启动“容易停工程”,预计到今年年底将新增停车位超1万个;高明区上南街开始实施停车收费,实现中心城区停车收费全覆盖。

从顺德中心城区到高明中心城区,两地不约而同推出的新举措,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求解城市停车难。

面对停车困境,佛山这座新晋特大城市能否突围?

停车位缺口达120万个

“我跟家人出去逛街,基本都不开车,因为停车实在太麻烦了。”佛山网约车司机刘会明说。顺德区海俊达城停车场领班李先生也表示停车“难得很”,“我下班开回去晚一点,小区就没有位置停了,只能停在马路边。”

两位市民面临的“停车难”,背后是停车位供给总量与小汽车保有量之间的矛盾。

住建部2015年发布的《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导则》中指出,规划人口规模大于50万人的城市,停车位供给总量应控制在汽车保有量的1.1至1.3倍之间。

据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9月,佛山市机动车保有量为325万辆,其中小汽车保有量为255万辆,全市停车场泊位约135万个,停车位缺口约120万个。同时,佛山市每年新增汽车数量超过20万辆,新增停车泊位数却只有13万个,停车泊位缺口仍在不断扩大。

根据佛山市公安局最新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349万辆,其中汽车304万辆,私家车(以个人名义登记的小微型载客汽车)达258万辆。按照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2020年末佛山常住人口约950万这一数据计算,意味着佛山平均每3个人就有一辆私家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日,顺德区容桂街道启动“容易停工程”,通过利用闲置土地建设智能停车场、路边停车场等方式缓解停车位不足。资料图片

建立体车库增加道路泊位

为缓解停车压力,佛山正加速硬件改造增加车位供给。

机械停车库是增加停车泊位的有效方法,佛山市交通运输局曾在其官网对机械式停车设备进行解读。机械式停车设备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的立体空间。

其实早在2017年,佛山市南海区大沥镇就已开始利用立体空间以增加泊车位。该镇的黄岐渔业社区兴建了一栋6层立体式停车楼以缓解当地社区的停车压力,这也是南海区大沥镇内首个立体式停车楼

而容桂启动的“容易停工程”里就有机械停车库的最新尝试。据不完全统计,容桂街道停车位缺口量超过8万个。按照计划,该街道的上佳市社区将建设4组六层升降横移机械车库,改造后停车位将达137个,比原来的73个增加了近一倍。在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大力推广机械式停车设备,是佛山尝试增加停车泊位的重要举措。

新容奇医院距离上佳市社区并不远,该医院的停车场里也有三栋立体停车楼。其中每栋立体停车楼共6层,每层可提供12个车位,最多可同时容纳216辆车。该立体停车场车辆管理员袁红远说,“别看这个设备这么多层,从第六层调一辆车下来只需要2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德区新容奇医院的立体停车楼。刘佳伦 摄

在加大停车场建设力度的同时,佛山也通过增加道路泊车位缓解停车压力。据佛山市交通运输局发布数据,截至2020年9月,全市有12.4万个道路泊车位。

为增加道路泊车位,容桂已经在行动。容桂启动的“容易停”工程,除对停车场进行改造外,还在部分路段增设了停车位,目前新增停车位1547个。该工程预计在今年底完工。容桂综治执法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年底完成停车场改造以及路边停车位增设后,容桂将新增停车位超过1万个,以此改善群众“停车难”现状。

硬件增加只是一个方面,改善停车管理,运用价格手段提升车位使用效率,也是一个缓解停车难的重要方法。上南街道作为高明的中心城区,在9月15日也新增了一条停车收费路段。目前,高明从中心商业区开始分步分阶段推进停车收费,中心城区停车收费已实现全覆盖。

附近泊位用手机就能查

泊车与缴费在软件的助力下也变得便捷。

此前,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开展了ETC智慧停车试点工作,佛山是重点试点实施的城市之一。该试点工作旨在将新基建、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与ETC技术融合应用,形成数据驱动管理停车的新模式,实现本地平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为停车服务提质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泊车平台可以查找附近的泊车位。网页截图

目前,佛山市交通运输部门已建立了一个停车场管理系统,希望在全市层面提高停车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广智能停车技术应用。道路停车泊位及公共停车场的管理者和相关部门,会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停车引导信息,提供停车泊位剩余数量等信息服务。车主也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到空余车位和导航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佛山市停车场管理系统。网页截图

在顺德开酒吧的黄先生表示泊车缴费很方便,“停车半小时之后就有专人过来拍照,走的时候扫二维码在停车平台上缴费就行了。”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刘佳伦

【南方日报记者】尹辅华

【作者】 刘佳伦;尹辅华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