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含黛,田畴如画,优美的环境令人心旷神怡,一栋栋造型别致的民宿掩映在青山绿水之间……这便是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州区花果山街道前云村的真实写照。前云村离喧嚣很远,却又离城市很近。从主城区出发,沿着东部花果山大道一路驰骋,不到半小时,就从城市的“钢筋森林”穿越到了“都市桃源”。

如何将生态资源变成“金山银山”?花果山街道积极探寻绿水青山里的富民密码,将乡村振兴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支点,依托国家5A级风景区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将单一的观光游转变为集观光游览、生态休闲、避暑度假、文化体验、特产销售等为一体的多元旅游体验模式,大力发展“民宿+”,在秀美山水旁建起“诗与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国庆假期期间,位于前云村梧桐沟的民宿梧桐山庄迎来一波又一波游客,民宿负责人范冉正忙于接待。“来这游玩的客人,主要看重得是这里的生态环境比较好,不仅可以欣赏‘一览众山小’的美景,还能体验田园生活乐趣。”范冉说。

范冉是前云村最早开办民宿的村民之一。前些年,身为导游的他发现比起连锁酒店,游客们更乐意体验富有特色的民宿。想到自己的家乡前云村就位于花果山景区旁,却没有一家能展现本地风貌的民宿。于是两年前,他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将自建房改造成了如今的民宿。

“由于位置不是很好找,起初生意并不太好。”范冉介绍,“在听说了我的情况后,村里领导多次上门商量对策,帮助推广宣传,畅通渠道。”提起街道、村对民宿的帮助,范冉充满了感激。傍山而建的独栋别墅,良好的服务,优美的环境,高品质的硬件设施,如今,这家民宿已成为了远近闻名的旅游好去处,也让范冉尝到了“甜头”。“每到旅游旺季,散客得提前两周预定才有空房,忙是忙,但心里很开心。”范冉很是自豪,如今一年能收入20多万元。

为更好地推动民宿经营和发展,花果山街道打出了一套惠民助民宿“组合拳”,以前云村为试点,在村部成立民宿指导站,定期组织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民宿负责人“沉浸式”学习民宿发展经验。结合前云村实际情况,创新党群“牵手”民宿联络卡,配备专门联络员,梳理民宿项目登记、房屋流转、营业执照、卫生许可等流程,对现有民宿进行指导、规范、提档。“我本身是做旅行社的,看到现在民宿产业很红火,加上前段时间村里的宣传,就有了自己开一家民宿的想法。”正在现场督导施工的刘玲说,“在我开始筹备改造房子的时候,村里安排专人对民宿的证照办理、装修布置、食品安全等问题进行全程跟踪,对接指导,让我省心多了。”

民宿经济发展给花果山街道注入了一股清新活力。不少外出的村民看中乡村发展,带着资金返乡做起民宿生意,现在村里的民宿建设还在升温。如今,花果山街道共有128家民宿,在建3家。除此之外,依托民宿产业打造的占地4000平方米的园林式茶文化传承保护基地,每年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前来,茶叶制作、摄影写生、生态旅游、休闲观光等茶产业项目,形成了“品茶+民宿”特色文化产业链,也让云雾茶、葛藤粉等特产成了热销产品。花果山街道的民宿产业每年能实现约百万元的经济效益,带动周边将近270户农户直接或间接参与经营酒店、经营土特产品,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花果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吴铭表示:“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融入西游特色文化元素,打造多样化的主题和服务,推出差异化的文旅产品供给,打造高品质、精品化民宿集群,激活‘美丽经济’,打造‘民宿庄园’,走出一条规模化、品牌化的民宿经营新路径。”(通讯员 王雅萱 孙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