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皇帝的名字在其朝代存在的时候是非常神圣的,除了庄重场合,一般不会有人提及,一旦时过境迁,能保存下来的可靠文字记录反而很少。中国是个重视修史的国家,所以总会有人去记录皇帝的名字,供后人查看,但是偶尔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疏漏。

明穆宗的名字,在《明史》中记载为“朱载垕”。明末崇祯之后的一些学者编纂的史书里(例如谈迁的《国榷》、朱国桢的《皇明史概》)也是这么写的。所以后人对明穆宗的名号貌似没有什么异议。

▲《皇明史概》卷35

然而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民间读物《新刊翰苑广记补订四民捷用学海群玉》(简称《学海群玉》)却明确记载,明穆宗的御名为“朱载塈”。当然《学海群玉》的编纂质量不高,里面出现了很多貌似不该出现的错误,例如将明太祖的名字写作“朱元隆”,将明世宗当作明宪宗的儿子等等。但是“朱载塈”这个名字似乎不是简单的错误,应该有其来源。

▲《学海群玉》记载明穆宗御名为“朱载塈”

翻检史语所抄本《明世宗实录》卷二百,记载了明世宗第三子(即明穆宗)的名字为“载坖”,抄本中“坖”字写得有点变形,看上去好像有残缺,但肯定不是“垕”字。而明世宗时代“朱载垕”另有其人,是齐东温惠王朱厚炳的庶长子。嘉靖三十七年,朱厚炳去世。嘉靖四十一年朱载垕册封为齐东王。明朝虽然避讳不严,但是如果皇子与藩王的名号相同,应该会引起注意,由此可见,“朱载垕”不可能是明穆宗的本名。

▲《明世宗实录》卷200记载世宗皇第三子之名

▲《明世宗实录》卷470,册封齐东王庶第一子朱载垕为齐东王长子

▲《明世宗实录》卷514,册封朱载垕为齐东王

嘉靖二十七年浙江布政司刊本的《皇明诏令》卷二十一中收录了嘉靖十八年二月初四日的《立皇太子并封二王诏》,清楚地显示了裕王的名字为“载坖”,证明《明世宗实录》中的记载的名字也无疑是“载坖”。万历年间何乔远著《名山藏》卷二十九《典谟记》亦载“穆宗皇帝御讳载坖”。由此可见,从嘉靖到万历年间的人都清楚地知道明穆宗真实的名讳。

▲《皇明诏令》卷22记载裕王之名

▲《名山藏》卷29记载明穆宗名讳

坖和塈发音相近,这大概是《学海群玉》写作“朱载塈”的原因。由此可见,从崇祯时代开始,人们就开始搞不清明穆宗的本名,误将“朱载垕”当作其本名,经《明史》的宣传,误传了近三百年。